地方党史人物研究9篇

时间:2022-08-14 12:00:04 浏览量:

地方党史人物研究9篇地方党史人物研究 1/11 .中国共产党发展历史及党史上重要人物研究 摘要: 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年来,带领中国人民艰苦奋斗,不断努力创新,取得了卓越的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地方党史人物研究9篇,供大家参考。

地方党史人物研究9篇

篇一:地方党史人物研究

/ 11

 .中国共产党发展历史及党史上 重要人物研究

 摘要:

 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年来, 带领中国人民艰苦奋斗, 不断努力创新, 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中国共产党自己在工作中也在不停的改善自己的不足, 发扬优点。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有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士为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关键词:

 中共党史研究 重要人物 陈独秀 毛泽东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周恩来 邓小平 十一届三中全会

  高山仰首, 大海扬波, 大地溢满了新世纪的朝晖。

 在这百花争艳,风景怡人的季节, 踏着时代节拍, 穿越岁月时空, 我们又走向火红的七月, 中国共产党迎来了他的又一个生辰。

 它是这样令人心潮激荡,它是这样令人信心倍增, 它是这样令人充满希望。

 让作为一名预备党员的我热血沸腾, 浮想联翩…… 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年来, 带领中国人民艰苦奋斗, 不断努力创新, 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回顾过去的九十年, 中国从被列强分割到现在成为世界上的大国, 强国。

 中国人民从原来生活存在温饱问题到现在家家户户奔小康。

 中国从经济闭塞到现在加入 WTO, 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出口国, GDP 居世界首位。

 中国从东亚病夫到现在腾飞在世界东方的巨龙等等, 都说明我们的祖国在不断的发展着。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改革开放的成功, 香港, 澳门的回归, 无不证明着党

  2 / 11

 的决策的伟大性, 正确性。

 世博会, 奥运会的成功举办, 神州七号飞船的上天都向世界证明中国在不断快速发展。

 中国的发展当然离不开党, 就如一首歌里面唱的: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是党带领着我国人民不断创造, 开拓了今天的良好局面。

 当然, 中国共产党自己在工作中也在不停的改善自己的不足, 发扬优点。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有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士为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党史将会将他们铭记:

 开党功臣陈独秀 陈独秀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在建党问题上经历了从反对政党政治到成为中共党创始人的转变。

 由于他在党的创建过程中的重大作用和贡献, 中共“一大”当选为总书记。

 陈独秀在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过程中, 在思想、 组织和开展党的早期活动等各方面做出了很多的贡献。

 在思想上, 为了创立中国共产党来领导人民革命; 和反对无政府主义的思想斗争, 使更多先进知识分子明确认识到共产党的性质和目标。

 在筹划建党的时候, 陈独秀深感缺乏马克思主义著作的中文译本, 在 20 年初就托人帮忙翻译马克思主义著作,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宣传, 对当时的团员们和党员们确立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信仰、 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起了极大的作用。

 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扫清了思想上的障碍。

 在组织和早期活动上, 陈独秀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 高举“民主”、 “科学”两面大旗, 后又提出了“文学革命”的口号, 向封建专制制度展开了猛烈的攻击, 勇敢地向一切旧思想、 旧文化、 旧习惯宣战。

 在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之后, 陈独秀开始揭露和批判资产阶级民主的局限性, 宣传科学社

  3 / 11

 会主义, 批判假社会主义, 筹办工人刊物, 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并以他在思想界享有的崇高声望, 发挥了巨大的宣传作用。

 当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始传播, 受到无政府主义的攻击时, 陈独秀为捍卫无产阶级专政学说同无政府主义者展开了激烈的思想斗争。

 陈独秀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和捍卫为建党扫清障碍起了很大的作用。

 而把思想界的泰斗《新青年》 改办为发起组的机关刊物, 也是陈独秀做出的对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大贡献。

 从中共一大到五大, 陈独秀连任了五届党的总书记。

 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在民族灾难的凄风苦雨中, 在阶级斗争的惊涛骇浪中, 由创党时的五十几个党员发展到遍布全国各地的五万七千多名党员, 并且领导了著名的“二七”大罢工、 “五卅运动”、 北伐革命和上海武装起义。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和领导作用, 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来。

 建国功臣毛泽东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无产阶级革命家、 战略家和理论家, 中国共产党、 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在思想上, 毛泽东弘扬马克思列宁主义, 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形成了适合中国当时国情的毛泽东思想, 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进步与发扬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抗日战争开始后, 以他为首的中共中央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 努力发动群众, 开展敌后游击战争, 建立了许多大块的抗日根据地。

 1942 年, 领导全党开展整风运动, 纠正主观主义和宗派主

  4 / 11

 义, 使全党进一步掌握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基本方向, 为夺取抗日战争和全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1943 年, 领导根据地军民开展生产运动, 渡过了严重的经济困难。

 1945 年, 主持召开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作《论联合政府》 的报告。

 大会分析了国内外的政治形式, 总结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 阐述了新民主主义基本理论, 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 即“放手发动群众, 壮大人民力量, 在我党的领导下, 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中国, 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大会总结了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和党的建设的经验, 深刻地论述了 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以及党的三大作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密切联系群众、 批评和自我批评。

 确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统一的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党一切工作的指针。

 1946 年夏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后, 毛泽东同朱德、 周恩来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积极防御, 集中优势兵力, 各个歼灭敌人。

 1947年夏, 中国人民解放军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在以他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 经过辽沈、 淮海、 平津三大战役渡长江以后的作战, 推翻了国民党政府。

 在革命战争过程中, 毛泽东寻找到适合中国共产党的作战路线:农村包围城市。

 创建了毛泽东军事指导思想, 始终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军事实践相结合, 科学地解决了中国革命战争及人民军队建设诸方面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形成了实事求是地研究和指导战争的思想认识路线、 战争指导路线和一系列基本原理、 观

  5 / 11

 点、 方法和指导原则创。

 1949 年 3 月, 主持召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并作重要报告, 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到城市, 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以后的各项基本政策, 号召全党务必保持谦虚、 谨慎、 不骄、不躁的作风, 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7 月 1 日, 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 规定了 人民共和国的政权的性质及其对内对外的基本政策。

 1949 年 10 月 1 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他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后主持召开中共七届三中全会, 提出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总任务。

 在他的领导下, 进行了土地改革、 镇压反革命和其他民主改革, 开展了反对贪污、 反对浪费、 反对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和反对行贿、 反对偷税漏税、 反对盗骗国家财产、 反对偷工减料、 反对盗窃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

 50 年代, 经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几千年来的阶级剥削制度已经基本结束,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已经占据统治地位。

 这表明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 由新民主主义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这时, 党的任务就是要领导全国人民,开始转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为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进行了一系列艰辛的探索, 提出了许多具有独创性的见解, 大大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 推进了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但是, 探索的道路是不平坦的,党也经历过挫折, 发生过失误。

 然而, 无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误的教训, 都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为后来者继续

  6 / 11

 探索提供了借鉴。

 尽管道路曲折, 仍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

 毛泽东始终坚持反对帝国主义、 霸权主义, 维护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主权, 维护世界和平。

 就他一生来看, 他对中国革命建立的不可磨灭的巨大功绩, 远远大于他的过失, 他受到中国人民的崇高尊敬。

  外交功臣周恩来 周恩来是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 政治家、 军事家、 外交家, 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

 周恩来是举世闻名的外交家,他博大精深的外交思想、 丰富多彩的外交实践、 独具一格的外交艺术和外交风格, 在国际社会为党和国家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他从思想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新中国的外交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周恩来从小就有挽救中国远大的志向, 十二岁时就发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口号。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周恩来同志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 创建革命统一战线、 创建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建立了不朽功勋。

 在大革命中, 他出色领导了国民革命军军政工作、 广东地方政权工作、 震惊中外的上海工人武装起义, 成为我们党最早认识武装斗争重要性和最早从事军事工作的领导人之一。

 大革命失败后,他领导发动举世闻名的八一南昌起义,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从此诞生。

 新中国成立以后, 协助毛泽东制定了新中国外交的基本方略, 并在外交干部的培养和配备、 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实施等方面起到了设计

  7 / 11

 师和指导员的作用。

 他卓有成效地领导了党和国家的外事工作, 首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遵照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的原则, 推动我国积极发展同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 使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确立了中国外交的基本内容成为中国处理与世界各国关系的基本准则, 而且日益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发展成为通行的国际关系准则。

 1954 年周恩来首次以政府首脑的身份率中国政府代表团的同时也是新中国成立不久首次以五大国身份出席旨在解决朝鲜战争和印度支那战争的日内瓦会议。

 周恩来通过他积极而富有成效的工作, 使中英、 中美关系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日内瓦会议进行期间, 中美就两国侨民和留学生问题进行了五次接触。

 会议结束后, 两国在日内瓦继续进行领事级会谈。

 一年后, 又升格为大使级谈判。

 持续达十多年之久的中美大使级谈判就是这样开始的, 从而为日后震动世界的中美恢复邦交谈判留下了伏笔。

 这次会议期间让世界充分了解和领略他高超纯熟的外交艺术和谋略智慧及风度奠定了 作为享誉世界政治家外交家的地位。

 1955 年率中国政府代表团不顾自身身处险境毅然出席万隆会议,提出著名的方针, 那就是求同存异。

 体现求同存异方针的“万隆精神”,揭开了亚非各国人民和平共处、 反对殖民主义的历史性的新的一页,也为新中国赢得了许多朋友。

 从万隆会议结束到 1959 年底, 同中国先后建交的有 11 个国家, 它们全部都是亚非国家。

 此后, 周恩来率团出访非洲, 为中国争取了 很多非洲国家, 60

  8 / 11

 年代末, 中苏关系恶化, 周恩来与柯西金进行机场会谈, 避免了中苏两国的一场大战。

 通过“乒乓外交”, 周恩来取得了“小球推动地球”的效果, 加快了实现中美高级接触的进程。

 通过促进基辛格秘密访华促成了尼克松访华, 中美还联合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 实现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周恩来在新中国外交思想和实践中的作用是无可比拟的。

 他的外交实践经常渗透着其外交思想的智慧火花, 在对非洲的外交实践中,周恩来提出的同非洲国家、 阿拉伯国家关系的五项原则和中国对外经济技术援助的八项原则至今仍有指导意义; 同样, 他的外交思想在实践中也不断发挥指导作用, 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实际上是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核。

 周恩来对中国外交的杰出贡献不仅影响着中国, 也影响着世界。

 不仅影响着当时, 也影响着未来。

 至今,中国外交仍有周恩来外交思想和实践的痕迹。

 改革功臣邓小平

  邓小平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无产阶级革命家、 政治家、军事家、 外交家, 中国共产党、 中国人民解放军、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的创立者。

 他所倡导的“改革开放”及“一国两制”政策理念, 改变了 20 世纪后期的中国, 也影响了世界。

 邓小平同志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以巨大的政治 勇气和理论勇气, 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境界。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是邓小平同志科学

  9 / 11

 世界观最鲜明的特征。

 1978 年 12 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开辟了中国改革开放和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他在这个会议上对中国共产党政策的历史转变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为这次全会作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上, 他发表《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的讲话。

 经过这次全会, 形成了以他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

 在 1981 年 6 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上, 通过由他主持起草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根本否定了“文化大革命”, 维护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思想。

 中共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时, 他在开幕词中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 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他坚持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创立和发展了...

篇二:地方党史人物研究

人物

 学党史

 知党情

 做合格共产党员

 党史人物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发展史上有一定影响的知名人物。如,毛泽东、周恩来、李大钊、蔡和森、王尽美、邓恩铭等就是中国共产党中央或地方的重要党史人物。但也不排除其他党派的著名人物。

 概念

 目录 领袖人物 1 先驱人物 2 功勋人物 3 英烈人物 4

 领袖人物

 学党史

 知党情

 做合格共产党员

 第一部分

 中国共产党的主要缔造者或党的重大思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曾在党的若干个发展时期内担任过政治局常委以上的领导职务,对党的发展起到过重大推动作用的党史人物。

 领袖人物

 毛泽东

 ( 1893 - 1976 )

 周恩来 ( (1898 -1976 )

 刘少奇 ( (1898 -1969 )

 朱德 ( (1886 -1976 )

 邓小平 ( (1904 -1997 )

 陈云 ( (1905 -1995 )

 中国共产党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者,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曾担任中共中央主席。

 毛泽东

 ( 1893 - 1976 )

 1923年6月,出席中共“三大”,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参加中央领导工作。1924年1月国共合作后,在国民党第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都当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在1927年8月中共中央紧急会议上,他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接着率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发动土地革命,创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在国民党政权统治比较薄弱的农村发展武装斗争,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和全国政权的道路。

  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被选为主席。1942年2月,领导全党开展整风运动,1943年3月,被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主席。从七届一中全会起至1976年9月9日逝世为止,一直担任中共中央主席。1966年5月,由于对国内阶级斗争形势作出了极端的估计,他发动了“文化大革命”运动,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1913年进天津南开中学学习。1917年留学日本。1919年回国。在天津参加五四运动,组织觉悟社,从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动。192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由张申府等人介绍),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总支部书记,并参加中共旅欧总支部的领导工作,对早期的建党、建团工作起了重大的作用。

  1927年8月领导了南昌起义,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1936年12月任中共全权代表去西安同被逮捕的蒋介石进行谈判,和平解决了西安事变。

 1954年,倡导了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5年4月,率中国代表团出席第一次亚非会议,使会议通过了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万隆会议十项原则。

  在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代表党提出:在本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前列的宏伟规划。

  1972年患病以后,一直坚持工作。1976年1月8日在北京逝世 周恩来 ( (1898 -1976 )

 中国共产党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创立者。曾担任中共中央副主席。

 1920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到苏联莫斯科东方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5年在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上当选为全国总工会副委员长。此后在上海、广州、武汉参加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和武汉工人群众收回汉口英租界的斗争。

  1939年至1941年作了《论共产党的修养》等著名演讲,丰富了党的建设的理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刘少奇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他在制定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外交等方针政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950年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作了《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1959年4月,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防委员会主席。

 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他受到错误的批判,并遭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政治陷害和人身摧残,于1969年11月12日病逝。

 1980年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为恢复他的名誉作了专门的决定。

 刘少奇 ( (1898 -1969 )

 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创立者。曾担任中共中央副主席。

 1919年秋考入重庆勤工俭学留法预备学校。1920年夏赴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改名邓小平1928~1929年任中共中央秘书长。1949年9月,他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参加了开国大典。随后和刘伯承率部向西南进军,参加领导了进军西藏和西藏和平解放的工作,实现中国大陆的完全解放。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失去一切领导职务。1973年3月恢复国务院副总理职务。由于“四人帮”的诬陷,1976年4月又被撤销一切职务。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结束。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恢复了他原来担任的党政军领导职务。

  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创立者。曾担任中共中央副主席。

 朱德 ( (1886 -1976 )

 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了中国改革开放和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经过这次全会,形成了以他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创立和发展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根据他的思想,中共十三大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他指出,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全党要一心一意地搞现代化建设。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1992年视察中国南方的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重要谈话,以这次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1997年2月19日,在北京逝世。

 央 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创立者,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曾担任中共中央 军委主席。

 邓小平 ( (1904 -1997 )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1932年,担任过中共江苏省委常委兼农委书记,上海闸北区委书记、法南区委书记,江苏省委书记,中央特科书记,上海临时中央成员、常委,全国总工会党团书记等职。其间,在1930年的中共六届三中全会上被补选为中央候补委员,1931年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央委员。

  1935年9月,抵达莫斯科,参加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工作。1937年4月回国,担任中共中央驻新疆代表。他利用当时国共合作抗日的有利时机,接应西路军余部400余人进入迪化(今乌鲁木齐),组织他们学习文化知识和军事技术,并组建了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支航空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担任过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兼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等职,长期主持全国财政经济工作。

  在1978年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重新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中央副主席,同时被选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书记。在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向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顺利过渡、保证党和国家稳定的重大决策中,陈云同志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1995年4月10日14时04分,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副 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创立者,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创立者。曾担任中共中央副 主席。

 陈云 ( (1905 -1995 )

 先驱人物

 学党史

 知党情

 做合格共产党员

 第二部分

 在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过程中或党的早期革命活动中产生过重要影响,发挥过重要作用的党史人物。

 先驱人物

 陈独秀 ( (1879 -1942 )

 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曾担任中央局书记、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李大钊 ( (1889 -1927 )

 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者人,国共合作的主要倡导者。在党成立初期,负责北方党组织工作。

  李达 ( (1890 -1966 )

 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创始人者和早期领导人,中共一大代表。曾分管建建党初期的宣传工作。

 何叔衡 ( (1876 -1935 )

 湖南共产党组织的主要创始人和领导者,中共一大代表。

 王尽美 ( (1898 -1925 )

 山东共产党组织的主要创始人和领导者,中共一大代表。

 董必武 ( (1886 -1975 )

 湖北共产党组织的主要创始人和领导者,中共一大代表。

 陈独秀(1879年10月9日-1942年5月27日),原名陈庆同 ,陈乾生,字仲甫 ,号实庵,安徽怀宁人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发起者和主要旗手,“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和党早期主要领导人。

 领导 “ 五四运动 ”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翌年改名为《新青年》),新文化运动由此发端。

 创建共产党:1920年8月,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在法租界老渔阳里2号新青年编辑部正式成立,取名“中国共产党”。这是中国的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其成员主要是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的骨干,陈独秀为书记。1937年8月被释放。同年出版《抗日战争之意义》、《实庵字说》。1938年出版《实庵自传》。1942年5月27日病逝。

 陈独秀 ( (1879 -1942 )

 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曾担任中央局书记、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李大钊同志1889年10月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1913年,他东渡日本,就读于东京早稻田大学,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学说。1916年回国后,他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科学精神,抨击旧礼教、旧道德,向封建顽固势力展开猛烈斗争。他和他的战友们改造旧中国的决心和激情,有力激发了当时中国青年的蓬勃朝气和进取精神。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李大钊同志备受鼓舞,连续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新纪元》等文章和演讲,热情讴歌十月革命。1919年,伟大的五四运动爆发。李大钊同志热情投入并参与领导了五四运动。他在《新青年》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时的思想界产生了重要影响。1920年3月,李大钊同志在北京大学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秋,他又领导建立了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并积极推动建立全国范围的共产党组织。1922年8月到1924年初,他受党的委托,几次往返于北京、上海、广州之间,同孙中山先生商谈国共合作,为建立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作出了重大贡献。1927年4月,在反动军阀的白色恐怖中,李大钊同志在北京被捕入狱。他受尽各种严刑拷问,始终坚贞不屈、大义凛然,惨遭反动军阀杀害,牺牲时年仅38岁。

 李大钊 ( (1889 -1927 )

 1886年生,原名董贤琮,又名董用威,字洁畲,号壁伍。湖北黄安(今红安)人。1903年考取秀才。1905年考入湖北“文普通”学堂,1910年毕业,获清朝学部授予的拔贡学衔。后在黄州任教员。1911年参加了辛亥革命, 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抗日战争时期和抗战胜利后,是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谈判的代表之一。1945年代表解放区参加旧金山联合国制宪会议。曾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副书记,中共重庆工委书记,中共中央财经部长,华北局书记,华北人民政府主席。

 董必武 ( (1886 -1975 )

 湖北共产党组织的主要创始人和领导者,中共一大代表。

 功勋人物

 学党史

 知党情

 做合格共产党员

 第三部分

 在党和国家各条战线上作出过重要贡献的党史人物。

 政治领域:张闻天、任弼时

 经济领域:李富春、薄一波 军事领域:彭德怀、刘伯承

 科教领域:钱学森、李四光 文化领域:郭沫若、沈雁冰

 统战领域:刘晓、傅冬菊 模范领域:王进喜、雷锋、方永刚、杨善洲 功勋人物

 薄一波 ( (1908.2.6 -2007.1.15 )

 钱学森 ( (1911.12.11 -2009.10.31 )

 雷锋 ( (1940.12.18 -1962.8.15 )

 1925年入党的薄一波,为中国共产党奋斗了81年。在革命时期,他曾四次被捕,两次入狱。建国后,党中央把薄一波作为比较年轻的干部加以培养,让他列席中央书记处会议,兼顾华北局工作,协助陈云主持中财委。之后,他出任第一任财政部部长,在他领导下,统一了财政,平抑了物价,使中国经济得以平稳发展。

 薄一波 ( (1908.2.6 -2007.1.15 )

 国家荣光:中国知识分子的典范

 1911年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临安。1935年9月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1936年9月获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后转入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1949年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诞生的消息传到美国后,钱学森和夫人蒋英便商量着早日赶回祖国,为自己的国家效力。1950年,钱学森上港口准备回国时,被美国官员拦住,并将其关进监狱。

 1955年,经过周恩来总理在与美国外交谈判上的不断努力——甚至包括了不惜释放11名在朝鲜战争中俘获的美军飞行员作为交换,1955年8月4日,钱学森收到了美国移民局允许他回国的通知。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回国愿望终于得以实现了。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

 钱学森 ( (1911.12.11 -2009.10.31 )

 雷锋(1940年12月18日—1962年8月15日),原名雷正兴,出生于湖南长沙。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共产主义战士。

 1954年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196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1年5月,雷锋作为全团候选人,被选为辽宁省抚顺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

篇三:地方党史人物研究

共产产展产史及重要人物史上国党党究研国摘要中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中不足产产产点。在中展做出了巨大的产共产成立九十年国共产国。献产产中自己在工作中也在不停的改善自己的党的产史上有一批又一批的产秀人士产人民产苦产斗不努力产新断国党来共产党的产党产产产中共产小平 十一史三中全届究 重要人物 产 会秀 毛产产 和平共产五产原产 周恩党研独来 高山仰首大海产波大地溢产了新世产的朝产。在产百花季产踏着产代产拍穿越产月产空我产又走向火产的七月中迎了他的又一生辰。是产产令人心潮激产来个它是产产令人充产希望。产作产一名产产它产产景怡人的争国是产产令人信心倍增它共产党产的我产血沸产浮想产翩……党中共产成立九十年产产中人民产苦产斗不国从生活存在来WTO成产世界上最大的产易出口产产病夫到产在产产在世界产方的巨产等等都产明我产的的产展着。社主产改造的完成改革产放的成功香港会澳产的回产无不产明着的策的产大性正党决的成功产产神州七产船的上天都向世界产明中号的产展然不产就如一首歌里面唱的国当离党。是产产着我人民不产造产拓了今天的良好局面。国党国断努力产新取得了断被列强分割到产在成产世界上产产产到产在家家产产奔小康温国卓越的成就回产产去的九十年中的大强。中国国中产产产塞到产在加入国从世界首位。中国从祖在不国断党来国人民原国从。国GDP 居性。世博在不国有共产没确会快速产展。中断就党没奥运会有新中当然中在中产。献共产党史党自己在工作中也在不停的改善自己的不足产产产点。的产史上有一批又一批的产秀人士产他产产产将会将产功臣产秀党独国共产党的产展做出了巨大的党国产秀作产中成产中共共“一大”共产的产始人之一在建产始人的产产。由于他在党产产产产产。当产产上产产了反产政从政治到党献独国党党的产建产程中的重大作用和产党中产秀在中面做出了共产多的产很的产建产程中在思想、产产和产展。在思想上产了产立中献的早期活产等各方党共产产产人民革命党来独国党国 1 / 7

 和反产无政府主产的思想斗产和目产。在产在 20 年初就托人的宣产产产的产产产和当产起了大的作用。产中极期活产上产独面大旗后又提出了“文两猛烈的攻产勇敢地向一切思主产之后产主产批判假社思想界享有的崇高始产播受到无政府主产的攻产产产者展产了激烈的思想斗障碍起了大的作用。而把思想界的泰斗《新很刊物也是产秀做出的产产播产克思主产的重大产独使更多先产知产分子明争的产候产秀深感缺乏产克思主产著作的中文产本独忙产产克思主产著作促产了产克思主产理产在中翻产产产 立产产克思主产理产的信仰、产立共产主产世界党确共产的产建产了思想上的障碍。在产产和早国党清秀在“五四”新文化产产期高产“民主”、“科运革命”的口学思想、文化、旧旧秀产始揭露和批判产产产产民主的局限性宣产科独主产产产工人刊物向工人宣产产克思主产会望产产了巨大的宣产作用。声秀产独捍。产秀产产克思主产理产的宣产和争独产产到共产确的性党建划党帮国”学向封建产制制度展产了号产产宣产。在接受了产克旧社学以他在并会产克思主产在中产同无政府主产学产产建捍年》改产产产起产的机产。献产当国产无产产产产政产产党清青从中共一大到五大产产的凄产苦雨中在产产斗灾到遍布全各地的五万七千多名国工、“五产”、北伐革命和上海武卅运中的重要地位和产产作用越秀产任了五独争的产产产。年产的中产浪中由产惊涛产且产产了著名的“二七”大产党并起产。中装国越明产地表产出。来来共产几个党在民族党产产展届党国的产的五十党共产在中党革命国建功臣毛产产国毛产产是产大的产克思主产者无产产产革命家、产略家和理产家中中人民解放产和中产人民共和国产产弘产产克思列主产在此基产上产展形成了适合中宁并产思想产中共产的思想产步国党共产、国党的主要产造者和产产人。在思想上毛国产产 情的毛产国当 国。献产产做出了巨大的产与抗日产产群党主产的普遍和全争产渡产了产重的产产困产。1945 年主持召产中共第七次全作《产产合政府》的产告。大会主产革命的产产产述了新民主主产基本理产制定了“放手产产群大人民力量在我众壮产始后以他产首的中共中央产持产一产产中的产展产后游产产建立了产多大产的抗日根据地。众争产展整产产产正主产主产和宗派主产使全运理和中革命的具真国革命的产利奠定了思想基产。国立自主原产努力产1942年产产全产一步掌握了产克思列产产 相产合的基本方向产产取抗日产践1943 年产产根据地产民产展生产运争独党宁体代表大国会分析了外的政治形式产产了新民主的政治路产党的产产下打产日本侵略者解国内即党 2 / 7

 放全中产和党及党定以产克思列确作的指产。建立一的建产的产产深刻地产述了产行新民主主产革命的“三大法的三大作产-------理产和产相产合、密切产系群践主产中革命产宁与国新民主主产的中”。大国产产了武会斗、产一产”以宝国个装争、批产和自我批产党众。相产一的毛产产思想作产全一切工践1946 年夏产行产产略防御产入产略产攻在以他产首的从津三大产役渡产江以后的作产推介石产产全面蒋防御集中产产兵力各产后毛产产同朱德、周恩内产产产人。个产产中人民解放产人民解放产来国国极1947 年夏中中央产产下产产产沈、淮海、平民政府。国党党了翻在革命产建了毛产产产事指产思想始产产持把产克思列产事产相产合科体践学系列重大产产形成了产事求是地路产和一系列基本原理、产点、方法和指产原产产。1949 年 3月主持召产中共七二中全作重要产告届会并城市产定了在全产利以后的各产基本政策党国产、不产、不躁的作产产必产产保持产苦产斗的作产。慎人民民主产政》产定了人民共和国策。产程中毛产产产到适合中找共产的作产路产产村包产城市。产主产的基本原理宁革命产及人民产产建产产方面的一争究和指产产的思想产产路产、产争争国党中具与国地解了中决国指产研争定把的工作重心召全号7 月 1 日产表《产产外的基本政内产村产到决党从产必保持产党虚、的政产的性产及其产1949 年 10 月 1 日中产人民共和后主持召产中共七而斗的产任产。在他的产产下产行了土地改革、产产反革命和其他民主争改革产展了反产产产、反产浪产、反产官僚主产的“三反”反产产漏、反产产家产产、反产产工税税盗国减反”产。运50年代产产产产产、手工产和产本主产工商产的社的社产产产产生了深刻的产化。国会构几来社主产公有制产产已产占据产治地位。产表明中会由新民主主产产入了社主产社。产产会会始产入全面的大产模的社主产建产。以毛产产产代表的中会到一适合中情的社主产建产道路产行了一系列产辛的探索条国国会提出了产多具有产性的产解大大独丰毛产产思想的产展。但是探索的道路是不平坦的产失产。然而无产是成功的产产产是失产的人民的产精神产富产后者产产探索提供了借产。

 宝来然取得了产多重要的成果。建立他国提出产产产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当家产政产产国状况三中全取的基本好产届会争产和反产行产、运产产情产的“五主产改造中会料、反产盗窃千年的产产产 削制度已产基本产束社产生了巨大产革国会的任产就是要产产全党国剥人民产国人产党共产找富了科社主产的理产推产了也产产产挫折产生党共产人和中国党管道路曲折仍尽学会产都是中教国 3 / 7

 毛产产始产产持反产帝和平。就他一生于他的产失他受到中主产、看他产中来国产主产产产民族的革命建立的不可磨产的巨大功产产产大国人民的崇高尊敬。立和家的主产产产世界国霸独国外交功臣周恩来周恩外交家中要产建人和产产人。周恩富多彩的外交产丰和家产得了国交事产做出了杰出的产是产大的来产克思列共产国主产宁者中国无产产产

 革命家

 、政治家、产事家、人民解放产国党和中产人民共和国的主要产产人中是产世产名的外交家他博大精深的外交思想来、具一格的外交产产和外交产格在践独高的。他思想理产和产声誉从。献主、产社产产的外国国会 党方面产新中很践两个周恩口革命产一产产、产建人民他出色产产了工人武起产成产我产装的产产人之一。大革命失产后他产产产产产世产名的八一南昌起产打武反抗民反产派的第一产装国党小就有挽救中新民主主产革命产期周恩来同志产中家作主的新中当民革命产国产政工作、最早产产党产大的志向十二产产就产出产中产之起而产产的来从号国崛。共产产建人民产产、产建国党建立了不朽功产。在大革命中国产地方政产工作、震斗装争重要性和最早中外的上海事从产事工作广惊武了响产产的人民产产党此产生。从新中部的培产和配产、产章制度的制定和产施等方面起到了产产产和指产产的作用。他卓有成效地产产了和家的党国外事工作首倡和平共产五产原产遵照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的原产推产我国中家的友好合作产系使我产的朋友遍天下。和平共产五产原产国中外交的基本容成产中产理世界各国内国与益成产世界各的共产产展成产通行的国成立以后产助毛产产制定了新中国外交的基本方略国在外交干并产产展同各特产是产 大产展国 极国广立了确产系的基本准产而且日产产系准产。国国1954 年周恩成立不久首次以五大国日瓦产。周恩内会得到了明产的改善。日行了五次接又升格产大使产产判。持产而产日后震产世界的中美恢产邦交产判留下了伏从首次以政府首产的身国通产他产来内。产产束后触会率中政府代表产的同产也是新中朝产产和印度支那产决争而富有成效的工作使中英、中美产系产产行期产中美就两国在日瓦产产产行产事产两国内十多年之久的中美大使产产判就是产产产始的来份国身出席旨在解的份极会争瓦产民和留产。一年后会生产产产学达。产次产期产产世界笔会 4 / 7

 充分了解和产略他高超产熟的外交产产和产略智慧及产度奠定了作产享界政治家外交家的地位。世誉1955 年率中的方产那就是求同存非各人民和平共产、反产殖民主产的产史性的新的一产也产新中国了产多朋友。万隆产产束到从会1959 年底同中家产全部都是产非家。国它国政府代表产不产自身身产产境毅然出席万隆。产求同存异体产提出著名国会方产的“万隆精神”揭产了产异产得11 个国先后建交的有国此后周恩中产产系产化周恩通产“产产外交”周恩中美高产接触合产表了《中美产合公产》产产了中美产系的正常化。率产出产非洲产中来与取了会多非洲产避免了中产家两国来国争很国60 年代末的一产大产。柯西金产行机产取得了“小球推产地球”的效果加快了产产来的产程。通产促产基辛格秘密产产促成了尼克松产产中美产产周产恩常渗透着其外交思想的智慧火花在产非洲的外交产出的同非洲家、阿拉伯国国产原产至今仍有指产意产同产他的外交思想在产在万隆产上提出的求同存会恩产中外交的杰出产来国献着产也影着未。至今中当响来的痕迹。在新中外交思想和产中的作用是无可比产的。他的外交产来国践践提中周恩产外产产技产援助的八国中也不产产指产作用践断践来家产系的五产原产和中方产产产上是其和平共产五产原产的不产影着中也影响国外交仍有周恩国核。周异内着世界。不产影外交思想和产来响响践改革功臣产小平

 产小平是产大的产克思主产者无产产产革命家、政治家、产事家、外交家中共产、中人民解放产、中产人民共和国党国社主产改革产放和产代化建产的产产产产产小平理产的产立者。他所倡产的会“改革产放”及“一制国两”政策理念改产了 20 世产后期的中也影了响世界。的主要产产人之一中国国国产 小平同志解放思想、产事求是始产产持一切勇和理产勇不气气断界。

 解放思想、产事求是是产小平同志科1978 年 12 月召产的中共十一力量产行社主产产代化建产的新产期。他在产会产史产产起了定性的作用。在产产次全决产产出产以巨大的政治特色社主产事产产展的新境会世界产最产明的特征学产了中改革产放和集中辟国产上产中个会国作准产的中央工作从产拓产克思主产和中国。三中全届会共产会政策的党产上他产会 5 / 7

 表《解放思想、产事求是产产一致向前看》的产产。产产产次全了以他产核心的中共产第二代产产集国党十一六中全上通产由他主持起草的《产于建届会产产的产》根本否定了“文化大革命”产产了毛产产的产史地位科决地产价了毛产产思想。中共十二次全学出“把产克思主产的普遍理同我真路建产有中特色的社主产。”国会形成会。在体1981 年 6 月召产的中共以国来党的若干产史代表大的具召产产他在产幕产中提产合起产 走自己的践来国国会产体中共十一有中产系产地回答了中和产展社要产产...

篇四:地方党史人物研究

当代中国外交研究的格局, 传统的研究方法正面临社会科学方法的严峻检验。

 中国当代外交研究本来就应该是在检验和挑战中发展的, 也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努力发展, 才能不断保持其生命力。当然, 在当代中国外交研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如在研究中重策论而轻学术、 重诠释而轻批判、 重描述而轻思辨。

 这些问 题反映在 已有的研究成果中, 则是不少论著缺乏有创新性的思考,不重视基本的学术规范, 以及文化品位 不高。

 另外, 研 究成果 的数量增 加较快, 但重复 研究很多, 特别是缺乏深入的和内容更为丰富 的案例研究和理论方法的探讨。

 不论是哪个领域, 都必须遵守基本的学术研究规范, 在这方面, 当代中国外交研究不能继续落后下去。从客观上看, 档案开放的有限程度和缓慢的速度极大地限制了 研究的发展。

 一些经过整理和修订后出版的档案固然为研究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好条件, 但那些档案毕竟是被选择过的, 它 们的局限性是客观存在的。

 如果按学术研究的规范严格地要求, 它 们本身 还是需要研究者进入档案馆进行鉴别和检验的。总而言之, 为了 促进当代中国外交研究的发展, 首先需要建立有利于多学科交流、 合作的平台, 当前尤其应重视社会科学理论与历史研究的结合, 鼓励对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创新性探索。

 其次是针对这个领域研究存在的问题, 有必要更加强调档案和其他历史文献在研究中的重要性。(本文作者  北京大学国 际关系 学院教授  北京 100871)改革开放以来中 共党史人物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李 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邓小平同志主持起草并在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 重新评价新中国成立以来的 重大历史是非, 科 学评价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 并实事求是、 恰如其分地肯定了 党的许多卓越领导人对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 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共党史人物研究的繁荣与发展创造了条件, 指明了方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过不久, 发生了 三件有影响的事情, 揭开了 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共党史人物研究繁荣发展的序幕。

 一是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在 1979年宣告成立, 二是 中共党史人物传  开始着手编辑出版, 三是 党史研究  (后改刊名 为 中共党史研究 )、人物  杂志相继创刊。

 第一件事表明, 中共党史人物研究有了 自 己的专业 团体, 为有组织、 有计划地推进这方面研究创造了条件。

 第二件事表明, 中共党史人物研究启 动了一个至今仍在继续中共党史资料 、的大工程。

 这是一部新中国成立以来从 未有过的鸿篇巨制, 是在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的主持下,由胡华担任主编启动进行的。

 这套书从 1980年 5 月 第 1 卷出版到 2004 年已出 版 85卷, 字数达2500万字。

 第三件事表明, 中共党史人物研究和 中共党史研究 一样, 有 了 稳步推进学 科发展和繁荣的学术平台。以上这三件事, 不但在当时昭示着中共党史人物研究的春天, 而且对后 来 30年间 的繁荣发展产生了持续不断的影响。一1980年至 1990年是中共党史人物研究繁荣发展的第一个十年, 在一 些重要领域和方面都孕育着新的突破, 为下一个十年的发展打下了 坚实的基础。20中共党史研究

 首先是回忆史料的整理出版。

 战士出版社和解放军出版社 先后于 1983年 12 月 和 1984年 10月 出版了 聂荣臻回忆录  上卷和下卷。前回忆录 历史的回顾  上卷和下卷。

 这两部回忆录的出 版, 继 星火燎原  丛书和 红旗飘飘  丛刊之后, 开启 了 有组织、 有系统地撰写回忆史料的宏伟工程。

 随后, 解放军出 版社出版了一大批将帅回忆录, 至今绵延不断。1984年 7月和 1987年 7月 , 解放军出版社出版了 徐向其次是老一辈革命家年谱的撰写出版。想的年谱问 世, 即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 王向立和力平任主编的 朱德年谱  (人民出 版社 )。1989年 3月 , 又出版了 中共 中央文 献研 究室 编、 力平 和方 铭任 主编 的 周 恩来 年谱 ( 18981949)  (人民出 版社、 中 央文献出 版社 )。1986年 12 月, 第一部系统反 映老一辈革命家生平思再就是老一辈革命家传记的撰写出版。民解放军将帅名 录  (解放军出 版社 ), 收入 1955年至 1965年间授衔的 1613位少将以上人物的1987年,星火燎原  编辑部推出了 三卷本 中国人简历。

 1989年 2 月, 第一部系统反映老一辈革命 家生平思想的 传记问世, 即中共中央 文献研究室编、 金冲及主编的 周恩来传 ( 18981949)  ( 人民出 版社、 中 央文献出 版社 )。

 这部传记,获得了 国家图书奖, 还被译成日 文等在国外出 版。与此同时, 有关中共党史人物的研究论文、 专著相继发表出版, 并对中共党史人物研究的方法等相关问 题展开了 研讨。二1991年至 2000年, 是中共党史人物研究繁荣发展的第二个十年。

 经 过头一个十年的探索和积累, 这十年的发展可谓成果丰硕, 特色突出, 并在各个领域全面展开。当代人物回忆系列。

 首先是 薄一波著 若干重大决 策与事件的 回顾  上卷和 下卷, 先后在1991年和 1993年问世。

 这部书打破了 当代人不写当代史 的惯例, 通过自 己的亲 身 经历与反思,回顾并点评了 新中国成立后的重大决策和事件, 并对经验得失作了总结, 被胡乔木誉为 党史著述中的空前力作 。

 受此鼓舞和启 发,当代中国人物传记丛书。

 在 当代中国  丛书当中,1991年 8月 , 经中央军委批准, 编写组用了 十年时间写成的 第一部元帅传记 陈毅传  正式出版, 引 人注目 。

 此后, 当代中国出版社还陆续出版了胡乔木回忆毛泽东  (人民出版社 ) 也于 1994年出版。当代人物传记丛 书  占有重要位置。刘伯承传 、徐向前传 、罗 荣桓传 、彭德怀传 、 贺龙传 、 聂荣臻传 、 叶剑英传  等。老一辈革命家年谱系列。

 这一时期, 在年谱体裁上有所前进的是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 逄先知担任主编的 毛泽东年谱 ( 18931949 )  (人民出 版社、 中 央文献出 版社,以前几部年谱相比, 这部年谱大幅度增加了 篇幅, 更加突出 思想性和资料性, 并公布了 大批档案1993 年 )。

 与资料。

 1997年 5 月出版的 周恩来年谱 ( 19491976) , 继续了 这一特点。

 有关单位还出 版了刘少奇、 任弼时、 陈云、 张闻天、 董必武、 彭德怀、 贺龙、 陈毅、 聂荣臻等人的年谱。老一辈革命家传记系列。

 这一时期, 继续撰写出版了( 19491976 ) 、刘少奇传 、毛泽东传张闻天传 、( 1893 1949) 、周恩来博古传朱德传 、任弼时传 、王稼祥传 、传  等。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系列。室、 中央电视台联合摄制的 12 集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 毛泽东  热播, 取得了 意想不到的轰动效应, 开创了 通过电视文献纪录片来塑 造和宣传领袖 人物的新途径。

 随后,中央文献研究室和中 央电视台 联合摄制 的又一部 12集 大型电视 文献纪录 片 邓小平  首 映成功。

 就这样, 以 毛泽东 、邓小平  等为代表 的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 为中共党史 人物研究和宣传与影视媒体结合开辟了一片新天地。1993年 12月 纪念毛泽东诞辰 100 周年之际,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1997年 1月 , 中共其他中共党史人物的研究, 如李大钊、 陈独秀、 李达、 瞿秋 白、 恽 代英、 张太雷 、 蔡和森、212010年第 7期

 李立三等, 也取得了 很大进展。

 此外, 对中共党史人物的综合性研究, 如对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形成与发展研究, 对中共早期领导人的研究, 对中共领导人同共产国际关系研究等, 都取得了 前所未有的丰硕成果。在中共党史人物研究迅速向 深度和 广度发展的背景下,这部年鉴形成了 自己的风格, 以追踪记录当代各界人物为主, 同时也记载和收集在中共党史上产中国人物年 鉴  诞 生了。20年来,生过重要影响的人物的有关资料。三2001年到现在 ( 2010年 ), 是中共 党史人物研究 繁荣发展的第 三个十年。

 进入新世 纪新阶段, 中共党史人物研究在前两个十年取得各方面丰厚成果、 全面展开的基础上, 继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这一时期的一个重要成 果, 是中 共中央文献研 究室编、 逄先 知和金冲 及主编的 毛 泽东传( 19491976) , 在 2003年 12月 纪念毛泽东诞辰 110周年之际出版。

 这部厚重翔实又极富 思想性的传记, 反映了中共党史人物研究在经历了 长期探索发展之后所达到的新水平。贴近快速发展的时代, 追踪改革开放步伐, 是这一时期中共党史人物研究的突出 特点。年 8月纪念邓小平诞辰 100周年之际出版的 邓小平年 谱 ( 1975 1997) ,云诞辰 100周年之际出 版的 陈云传 ,2007 年 4月 纪念叶剑英诞辰 110周年之际出 版的 叶剑英年谱 , 以及 2009 年 6月 纪念李 先念诞 辰 100 周年 之际 出 版的 李 先念传20042005年 6 月 纪念陈( 1949 1992 ) ,揭开了 重视和加强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党和国家领导人生平思想研究的序幕。与此同时, 记述改革开放重大历史事件和决策过程的回忆录也相继问世。

 如李鹏有关全国人大立法监督、 经济工作、 核电发展、 三峡水电建设、 外事工作的系列日 记, 李岚清 突围   国门初开的岁 月  ( 中 央文献 出 版社,2008 年 ), 唐家璇 劲 雨煦风  ( 世界知 识出 版社,年 ), 曾培炎 西部大开发决策回顾  ( 中 共党史出 版社、 新华出 版社,事忆述  (中 共党史出 版社,2005年 ) 等。2003 年 11 月 解放军出 版社出 版 的 张震回忆 录 ,以及 2004年出版的 刘华清回忆录 , 记述了人民军队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发展历程和重要事件。在前两个十年研究所形成的深厚积累的基础上, 这一时期相继推出了 几部带有总结性的工具2001年, 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从已经编成的 中共党史人物传  中精选出 260 多位在全党、全军、 全国人民中有较大影响的党史人 物传记, 编辑出 版了年, 中共中央组织部和中共中央党史研 究室联合 编辑出版 了20092010年 ), 陈锦华 国书。中共党 史人物传  精 选本。中国共 产党历届 中央委员 大辞典2004( 19212003) 。

 2007年, 出 版了 由中 共中央党史研究 室、 解放 军总政治部组 织编纂的 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传  ( 12卷 )。中共党史人物画传系列, 也是进入 新世纪 后出现 的一个 雅俗共 赏 的 新品种。

 从 2003 年起,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同有关单位合作, 编辑出版了毛泽东画传 、周 恩来画传 、刘少奇画传 、 朱德画传 、 邓小平画传  等。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辑出 版了外, 还出版了 人民解放军将帅画传系列等。宋任 穷画传  等。

 此时代在发展, 情况在变化。

 人们在快速发展的时代, 既需要向前看, 也需要向 后看, 从前人那里汲取智慧与借鉴。

 人们的阅读兴趣正趋向多样, 文化需求正趋向 多样, 满足这种兴趣与需求的途径也正趋向多样。

 但无论如何变化, 对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发生过重大影响的中共党史重要人物的关注与了 解, 始终是一个重要的兴趣与需求亮点。

 这为中共党史人物研究持续地、 稳定地发挥资政育人作用提供了 社会舞台。

 中共党史人物研究需要继续紧扣时代发展和改革开放实践发展的脉搏, 加强自身 的学科建设, 充分利用高科技带来的新平台、 新手段, 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时代化、 大众化方面, 在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 型政党方面, 发挥自 己独特的功能和优势。(本文作者  中共中 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  北京 100017)22中共党史研究

篇五:地方党史人物研究

国共产党发展历史及党史上 重要人物研究

 摘要:

 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年来, 带领中国人民艰苦奋斗, 不断努力创新, 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中国共产党自己在工作中也在不停的改善自己的不足, 发扬优点。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有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士为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关键词:

 中共党史研究 重要人物 陈独秀 毛泽东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周恩来 邓小平 十一届三中全会

  高山仰首, 大海扬波, 大地溢满了新世纪的朝晖。在这百花争艳,风景怡人的季节, 踏着时代节拍, 穿越岁月时空, 我们又走向火红的七月, 中国共产党迎来了他的又一个生辰。

 它是这样令人心潮激荡,它是这样令人信心倍增, 它是这样令人充满希望。

 让作为一名预备党员的我热血沸腾, 浮想联翩…… 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年来, 带领中国人民艰苦奋斗, 不断努力创新, 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回顾过去的九十年, 中国从被列强分割到现在成为世界上的大国, 强国。

 中国人民从原来生活存在温饱问题到现在家家户户奔小康。

 中国从经济闭塞到现在加入 WTO, 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出口国, GDP 居世界首位。

 中国从东亚病夫到现在腾飞在世界东方的巨龙等等, 都说明我们的祖国在不断的发展着。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改革开放的成功, 香港, 澳门的回归, 无不证明着党

 的决策的伟大性, 正确性。

 世博会, 奥运会的成功举办, 神州七号飞船的上天都向世界证明中国在不断快速发展。

 中国的发展当然离不开党, 就如一首歌里面唱的: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是党带领着我国人民不断创造, 开拓了今天的良好局面。

 当然, 中国共产党自己在工作中也在不停的改善自己的不足, 发扬优点。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有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士为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党史将会将他们铭记:

 开党功臣陈独秀 陈独秀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在建党问题上经历了从反对政党政治到成为中共党创始人的转变。

 由于他在党的创建过程中的重大作用和贡献, 中共“一大”当选为总书记。

 陈独秀在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过程中, 在思想、 组织和开展党的早期活动等各方面做出了很多的贡献。

 在思想上, 为了创立中国共产党来领导人民革命; 和反对无政府主义的思想斗争, 使更多先进知识分子明确认识到共产党的性质和目标。

 在筹划建党的时候, 陈独秀深感缺乏马克思主义著作的中文译本, 在 20 年初就托人帮忙翻译马克思主义著作,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宣传, 对当时的团员们和党员们确立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信仰、 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起了极大的作用。

 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扫清了思想上的障碍。

 在组织和早期活动上,陈独秀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 高举“民主”、 “科学”两面大旗, 后又提出了“文学革命”的口号, 向封建专制制度展开了猛烈的攻击, 勇敢地向一切旧思想、 旧文化、 旧习惯宣战。

 在接受了 马克思主义之后,

 陈独秀开始揭露和批判资产阶级民主的局限性, 宣传科学社会主义,批判假社会主义, 筹办工人刊物, 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 并以他在思想界享有的崇高声望, 发挥了巨大的宣传作用。

 当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始传播, 受到无政府主义的攻击时, 陈独秀为捍卫无产阶级专政学说同无政府主义者展开了激烈的思想斗争。

 陈独秀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和捍卫为建党扫清障碍起了很大的作用。

 而把思想界的泰斗《新青年》 改办为发起组的机关刊物, 也是陈独秀做出的对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大贡献。

 从中共一大到五大, 陈独秀连任了五届党的总书记。

 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在民族灾难的凄风苦雨中, 在阶级斗争的惊涛骇浪中, 由创党时的五十几个党员发展到遍布全国各地的五万七千多名党员, 并且领导了著名的“二七”大罢工、 “五卅运动”、 北伐革命和上海武装起义。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和领导作用, 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来。

 建国功臣毛泽东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无产阶级革命家、 战略家和理论家, 中国共产党、 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在思想上, 毛泽东弘扬马克思列宁主义, 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形成了适合中国当时国情的毛泽东思想, 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进步与发扬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抗日战争开始后, 以他为首的中共中央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 努力发动群众, 开展敌后游击战争, 建立了许多大块的抗日

 根据地。

 1942 年, 领导全党开展整风运动, 纠正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 使全党进一步掌握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基本方向, 为夺取抗日战争和全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1 943 年, 领导根据地军民开展生产运动, 渡过了严重的经济困难。

 1 945 年, 主持召开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作《论联合政府》 的报告。

 大会分析了 国内 外的政治形式, 总结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 阐述了 新民主主义基本理论, 制定了 党的政治路线, 即“放手发动群众, 壮大人民力量, 在我党的领导下, 打败日本侵略者, 解放全中国, 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大会总结了 武装斗争、 统一战线和党的建设的经验, 深刻地论述了 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以及党的三大作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密切联系群众、 批评和自 我批评。

 确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统一的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党一切工作的指针。

 1 946 年夏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后, 毛泽东同朱德、 周恩来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积极防御, 集中优势兵力, 各个歼灭敌人。

 1 947 年夏, 中国人民解放军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在以他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 经过辽沈、 淮海、 平津三大战役渡长江以后的作战, 推翻了国民党政府。

 在革命战争过程中, 毛泽东寻找到适合中国共产党的作战路线:农村包围城市。

 创建了毛泽东军事指导思想, 始终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军事实践相结合, 科学地解决了中国革命战争及人民军队建设诸方面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形成了实事求是地研

 究和指导战争的思想认识路线、 战争指导路线和一系列基本原理、 观点、 方法和指导原则创。

 1 949 年 3 月, 主持召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并作重要报告, 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到城市, 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以后的各项基本政策, 号召全党务必保持谦虚、 谨慎、 不骄、不躁的作风, 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7 月 1 日, 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 , 规定了人民共和国的政权的性质及其对内对外的基本政策。

 1 949 年 1 0 月 1 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他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后主持召开中共七届三中全会, 提出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总任务。

 在他的领导下, 进行了土地改革、 镇压反革命和其他民主改革, 开展了反对贪污、 反对浪费、 反对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和反对行贿、 反对偷税漏税、 反对盗骗国家财产、 反对偷工减料、 反对盗窃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

 50 年代, 经过对农业、 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几千年来的阶级剥削制度已经基本结束,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已经占据统治地位。

 这表明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 由新民主主义进入了 社会主义社会。

 这时, 党的任务就是要领导全国人民,开始转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为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进行了一系列艰辛的探索, 提出了许多具有独创性的见解, 大大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 推进了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但是, 探索的道路是不平坦的,党也经历过挫折, 发生过失误。

 然而, 无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误的

 教训, 都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为后来者继续探索提供了借鉴。

 尽管道路曲折, 仍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

 毛泽东始终坚持反对帝国主义、 霸权主义, 维护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主权, 维护世界和平。

 就他一生来看, 他对中国革命建立的不可磨灭的巨大功绩, 远远大于他的过失, 他受到中国人民的崇高尊敬。

 外交功臣周恩来 周恩来是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 政治家、 军事家、 外交家, 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

 周恩来是举世闻名的外交家,他博大精深的外交思想、 丰富 多彩的外交实践、 独具一格的外交艺术和外交风格, 在国际社会为党和国家赢得了 很高的声誉。

 他从思想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新中国的外交事业做出了 杰出的贡献。

 周恩来从小就有挽救中国远大的志向, 十二岁时就发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口 号。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周恩来同志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 创建革命统一战线、 创建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建立了 不朽功勋。

 在大革命中, 他出色领导了 国民革命军军政工作、 广东地方政权工作、 震惊中外的上海工人武装起义,成为我们党最早认识武装斗争重要性和最早从事军事工作的领导人之一。

 大革命失败后, 他领导发动举世闻名的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 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从此诞生。

 新中国成立以后, 协助毛泽东制定了 新中国外交的基本方略,并在外交干部的培养和配备、 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实施等方面起到了设计师和指导员的作用。

 他卓有成效地领导了 党和国家的外事工作,首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遵照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的原则, 推动我国积极发展同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使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确立了 中国外交的基本内容成为中国处理与世界各国关系的基本准则, 而且日益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发展成为通行的国际关系准则。

 1954 年周恩来首次以政府首脑的身份率中国政府代表团的同时也是新中国成立不久首次以五大国身份出席旨在解决朝鲜战争和印度支那战争的日内瓦会议。

 周恩来通过他积极而富有成效的工作, 使中英、 中美关系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日内瓦会议进行期间, 中美就两国侨民和留学生问题进行了五次接触。

 会议结束后, 两国在日内瓦继续进行领事级会谈。

 一年后, 又升格为大使级谈判。

 持续达十多年之久的中美大使级谈判就是这样开始的, 从而为日后震动世界的中美恢复邦交谈判留下了伏笔。

 这次会议期间让世界充分了解和领略他高超纯熟的外交艺术和谋略智慧及风度奠定了 作为享誉世界政治家外交家的地位。

 1 955 年率中国政府代表团不顾自身身 处险境毅然出席万隆会议, 提出著名的方针, 那就是求同存异。

 体现求同存异方针的“万隆精神”, 揭开了 亚非各国人民和平共处、 反对殖民主义的历史性的新的一页, 也为新中国赢得了许多朋友。

 从万隆会议结束到 1959 年底,

 同中国先后建交的有 11 个国家, 它们全部都是亚非国家。

 此后, 周恩来率团出访非洲, 为中国争取了 很多非洲国家, 60年代末, 中苏关系恶化, 周恩来与柯西金进行机场会谈, 避免了中苏两国的一场大战。

 通过“乒乓外交”, 周恩来取得了“小球推动地球”的效果, 加快了实现中美高级接触的进程。

 通过促进基辛格秘密访华促成了尼克松访华, 中美还联合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 实现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周恩来在新中国外交思想和实践中的作用是无可比拟的。

 他的外交实践经常渗透着其外交思想的智慧火花, 在对非洲的外交实践中, 周恩来提出的同非洲国家、 阿拉伯国家关系的五项原则和中国对外经济技术援助的八项原则至今仍有指导意义; 同样, 他的外交思想在实践中也不断发挥指导作用, 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实际上是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核。

 周恩来对中国外交的杰出贡献不仅影响着中国, 也影响着世界。

 不仅影响着当时, 也影响着未来。

 至今, 中国外交仍有周恩来外交思想和实践的痕迹。

 改革功臣邓小平

  邓小平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无产阶级革命家、 政治家、 军事家、 外交家, 中国共产党、 中国人民解放军、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邓小平理论的创立者。

 他所倡导的“改革开放”及“一国两制”政策理念, 改变了 20 世纪后期的中国, 也影响了世界。

 邓小平同志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巨大的政治 勇气和理论勇气, 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境界。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是邓小平同志科学世界观最鲜明的特征。

 1 978 年 1 2 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开辟了中国改革开放和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他在这个会议上对中国共产党政策的历史转变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为这次全会作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上, 他发表《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团结一致向前看》 的讲话。

 经过这次全会, 形成了以他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

 在 1981 年 6 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上, 通过由他主持起草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 根本否定了“文化大革命”, 维护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思想。

 中共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时, 他在开幕词中提出: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他坚持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创立和发展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篇六:地方党史人物研究

是一幅以时间为纵坐标,以地点、人物及其活动为横坐标的画卷。

 历史唯物主义者认为是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这就意味着我们对中共党史的研究不可能越过对中共党史人物的研究,特别是对党中央领导人物的研究。

 这是因为在历史的进程中, 总是由特定的阶级或时代伟人来带领人民群众进行认识世界、 改造世界的活动以及提高生产力、变革社会生产关系的改革或革命。一、中共党史人物研究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局面的形成和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 《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中共党史人物的研究提供了更为开放的环境和较为丰富的资源,从而促进了其发展和突破。中央领袖人物的研究是热点,著作不胜枚举,这其中包括对以毛泽东为代表,还有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邓小平、陈云、叶剑英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集体成员的生平思想和带领中国人民实现社会主义改革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领导集体的理念和业绩,都进行了相当规模的研究。

 随着大量档案史料的逐渐公开和发现,一些党史上的疑难问题得到了解决。

 中共党史人物的研究取得了重要发展,对党史人物的评价也日趋公正、客观,甚至对一些 “ 反面人物”也有了新的认识和评价。

 例如,李大钊没有出席中共一大的原因长期以来一直是学界研究的一个焦点,近年来学界研究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公务繁忙;二是参与领导及斗争;三是对中央 “ 一大”不重视;四是为人低调,没有被推选参加 “ 一大”,怕给 “ 一大”带来危险等。中共党史人物的纪念性研究显著。

 恰逢一些党史重要人物的诞辰、逝世纪念日等,会有纪念大会、领导讲话、学术研讨会、影视记录片及其文集、文选、年谱、回忆、日记、传记等大量出版。

 如 2013 年正值毛泽东诞辰120 周年,关于其思想、生平等的研究成为了热点。

 习仲勋诞辰 100 周年有大型纪录片作为献礼。2014 年邓小平诞辰 110 周年又掀起了 “ 邓热”,而且影视界也趁热推出《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作为纪念。随着中共党史人物研究的不断丰富、拓展,其中也暴露出一些存在的问题。

 邓伟志将其概括为九种现象:一是活人优势现象,二是正确无边现象,三是一错百错现象,四是亲人溢美现象,五是伟人无错现象,六是发泄私愤现象,七是以论阉史现象,八是扣大帽子现象,九是捕风捉影现象。[1]虽然近年来,党史人物研究在很多方面有了进步,但是仍有问题存在。

 正如郭德宏提出的:一是传统指导思想特别是个人崇拜的影响还很浓厚,特别是民主革命时期的中共党史,部分研究总是讲毛泽东如何正确,别人如何错误,却对毛泽东的错误有意回避;二是对党史上的不同人物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 如对陈独秀、王明和毛泽东等就不是一个标准。[2]二、中共党史人物研究的基本原则和具体方法我们研究中共党史,是为了服务今天、指导未来。

 邓小平认为党史研究的目的是为了统一思想、 认识现在、预见未来,给今天的人们以指导。

 正如 1981 年他主持制定第二个历史决议时所说:

 “ 就是总结经验, 统一思想,团结一致向前看。”[3](P327)胡乔木也说过:

 “ 为了认识和处理当前的现实问题,不能不研究历史。

 ”[4](P106)胡绳也认为:“ 我们研究过去的历史, 还是为了现实, 为了当前的实践。

 ”[5](P595)因此,党史研究的意义十分深远。中共党史人物的研究也不例外。

 正所谓 “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因而中共党史人物的研究具有 “ 资政育人”的重要作用。1998 年,江泽民同志致信中共党史研究室,明确指出要把 “ 资政育人”作为党史研究的根本任务。[6]此后,胡锦涛、 习近平等中央领导人不断反复强调这一观点,为做好党史工作和党史人物研究指明了方向。

 党史人物传记是资政育人的重要载体和活教材,宣传杰出党史人物的大无畏的爱国情操、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吃苦耐劳的艰苦奋斗精神, 密切联系群众的人民公仆风范,树立其先锋模范形象不断影响后人;反面人物叛党叛国的行为,以权谋私、腐化堕落、脱离群众的作风,可以给后/中共党史浅谈中共党史人物研究的方法□ 杨继萍[摘要] 中共党史人物研究是中共党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也一直是党史研究的热点。

 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大量史料的开放,党史人物研究的成果颇丰。

 例如,大量人物传记、年谱、回忆录等的出版,但是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关键词] 中共党史人物研究30

 人以警示。

 如此这般就可以为党政干部做好“ 资政”工作。

 因此,对中共党史人物的研究,我们必须加强在原则和方法上的指导,以期发挥其积极作用。( 一)党史人物研究的基本原则1.历史主义的原则。

 马克思主义坚持唯物史观,而唯物史观也是中共党史的根本指导思想。

 胡乔木曾明确指出:

 “ 对历史问题采取历史的态度,也就是说,采取把这些问题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去观察和衡量的态度。

 ”[7](P291)他倡导把这种原则应用于事事和人人,贯穿于一切党史事件和人物的研究始终。

 用历史主义的原则研究党史人物是指我们要把具体的历史人物和事件放在其所处的历史条件下去认识和思考, “ 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8],更不应该把我们所熟悉的东西加到古人身上,去改变古人。

 应该像胡乔木指出的一样:

 “ 只要还古人一个本来面貌,便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的历史动态。”[9](P183-184)历史主义的原则还包括我们对历史的评判也不能孤立、 片面地进行,要联系过去、联系实际地进行,要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条件联系起来看人物及其活动。

 例如,胡乔木讲到毛泽东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时特别强调:

 “ 文艺座谈会讲话的背景,就是战争环境、农村条件。

 如果离开这样的环境看问题,把讲话绝对化,那是非历史的态度。

 ”[10](P61-62)关于此,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诞辰 120 周年的讲话中也明确指出:

 “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

 ”[8]2.实事求是,恰如其分。中共党史有历史学和政治学的双重功能。

 这就要求我们在中共党史人物的研究中既要实事求是,还要恰如其分。

 例如,邓小平在谈到关于毛泽东的评价时指出, 我们既要实事求是地认识毛泽东,但不能搞个人崇拜,同时还要 “ 恰如其分”地认识其晚年的错误。

 他针对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指出:一是不能单讲毛泽东承担问题的责任,集体也要承担责任;二是从制度上找原因;三是不能将其归结到个人品质上。

 邓小平对毛泽东的评价既坚持了实事求是的原则,同时还恰如其分,堪称我们正确研究党史人物的典范。( 二)中共党史人物研究的具体方法1.实事求是的历史分析法。

 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就是坚持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出发,把历史人物放在特定历史的条件下,用历史的眼光进行全面、客观、辩证的分析。

 胡乔木曾反复强调:

 “ 不能把复杂的问题用一种简单的方法去认识、处理。

 ”[11](P92)邓小平在分析党的历史上一些重大历史问题时反复强调要坚持历史地看问题,他明确指出:

 “ 我们是历史唯物主义者,研究和解决任何问题都离不开一定的历史条件。

 ”[12](P119)正如他对毛泽东的评价。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法。党史上同样的决策、事件以及讲话,在不同时间可能都会有,但它们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化可能会截然不同,这就要求我们把握矛盾的特殊性,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对中共党史人物的研究,我们也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

 邓小平明确指出:

 “ 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就是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

 ”[12](P118)如他对毛泽东晚年错误的认识,将其作为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失误,不能因此而全盘否定毛泽东的历史地位。3.全面科学系统的分析法。邓小平一贯坚持全面、系统、科学地研究党的历史,他总是把党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纳入互相联系和发展的历史中, 从彼此联系、渗透和作用中分析、把握,反对片面性。

 他指出:

 “ 评价人物和历史,都要提倡全面的科学的观点,防止片面性和感情用事,这才符合马克思主义,也才符合全国人民的利益和愿望。

 ”[12](P244)胡乔木在鲁迅诞辰 100 周年座谈会上通过鲁迅与同时代人以及他身前身后人物的比较分析,全面地、系统地对鲁迅作了认识。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共党史人物的研究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需求亮点。

 这就要求我们紧扣时代发展的脉搏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 利用高科技带来的新平台,发挥中共党史人物研究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方面的独特功能和优势。[参考文献][1]邓伟志.党史研究中的九种现象[N].学习时报,2003-10-13.[2]三十年来中共党史研究的进展、不足与进一步深化的路径和方法———郭德宏先生学术访谈录[J].甘肃社会科学,2009,(03).[3]邓小平文选(第二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胡乔木文集(第三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5]胡绳全书(第三卷)(下)[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6]江泽民致信希望发挥党史资政育人作用———全国党史系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二十周年[N].人民日报,1998-11-17(04).[7]胡乔木文集(第二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8]中共中央举行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 120 周年座谈会[N].人民日报,2013-12-27(01).[9]胡乔木书信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0]胡乔木回忆毛泽东[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1] 《 胡乔木传》编写组.胡乔木谈中共党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2]邓小平文选(第二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作者简介] 杨继萍 ( 1988-),女,陕西府谷人,延安大学 2012 级中共党史专业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历史。

 陕西延安 716000。【 编校 / 梁梅婷】/中共党史31

 浅谈中共党史人物研究的方法浅谈中共党史人物研究的方法作者:杨继萍作者单位:延安大学 陕西延安716000刊名:传承英文刊名:Chuancheng年,卷(期):

 引用本文格式:杨继萍 浅谈中共党史人物研究的方法[期刊论文]-传承 2014(12)2014(12)

篇七:地方党史人物研究

期 党 史 人 物 研 究 述 评邵 维 正历 史 这 幅色彩 斑 斓 的 画 卷 是 由 无 数 人 物的 活 动 凝 聚 而 成 的,任何 纷 繁复 杂的 事件 都 离 不开 人 的实 践 活动,因 此,可 以 说 人 物研 究 是 打 开 历 史大 门 的钥 匙。党史 人 物研究是 党史 不 可 缺少 的组 成部 分, 尤其是 领袖 人物 对 党的 历 史 产生 的 影 响更 大,往 往 可 以 透 过 领 袖 人 物的研究,揭 示 党史发 展 的规 律。然 而 这也 是 一 个 重要、敏 感 而 又 十 分 艰 难 的研 究 课 题。党 史 人 物研 究 的 水 平 在 很 大 程 度 上 反映 着 党 史 学 科 的前 沿 水平。近 几 年 党史 人 物研 究的状 况和 特点1.党 史 人 物研究 引起 了 充分重视,取得 了 突 破性 的 进 展。下 大 力 研 究 人 物, 这是党 史界 近 儿年来 的 一 个明显 特 点,也是研 究 空 前 活 跃、成果 显 著的重 要 领域.最 近 的三 年 里,报 刊 上 发表 研 究 或 回 忆党 史 人 物 的 文 章达数千 篇 之多,传记 或 专 著 也 超 过百 本.中 共 党史 人 物 研 究会 组 织 编纂的 《 中共 党 史 人 物 传》,已 出 齐 了 5 0卷,以1 0。

 。多 万 字的篇 幅,撰 写了6 0 0多位著名 党史 人 物 的 传记,受 到 国 内 外的好评,被誉 为“中 国现 代史 上 第一部 大 型 人 物 传记 丛书”。

 先后 出 版 的还 有多 卷 本 的 《 将 领 传》、《 英 雄 传 》、《 烈 士 传 》。

 重要人物的 研究 更 是 空前 繁荣,以 周 恩 来 为 例,近 几 年 已 出 版发行 的论 著 就有 《 周 恩 来 传 》、《 周 恩 来年谱 》、《 周 恩 来 一 生 》、《 中外 学 者论周恩 来 》、《 周 恩 来 的 足迹 》、《 周 恩 来 研 究 概 览 》 等 2 0多 部,回 忆、纪 念 或研 究 文 章 多 达 数 百 篇。2.人物史 料挖掘较 深,塞 础研究扎 实 深 人。掌 握、鉴 别、分 析 史 料,是党史 人 物 研究的 基础和 依 据。由 于长期 革命 战争 和 政 治 运 动 影响 等多 方 面 原 因,党史 人 物 资 料 留存较 少,即 使 有 一 些也 往 往真 伪 莫 辨,是 非 难 分。近 几年党史 人 物研 究 注 意 从 基础 抓起,下 功夫收集 和整 理 原 始 文 献资料,进 行 大 量 访 问、征 集、鉴 定工 作,为 深入研 究创 造 条 件.许多重 要人物 研 究,首先从 编 年谱 入手,在掌 握 丰富 而 又 准 确 史料的基 础 上 再 展开 扎 实的研 究.李 大 钊 的 研 究就是 一 个 很好的 例 证. 许 多 研 究 者 经 过 几年的艰 苦努力,先 后 编 写 出 版 了 《 李大 钊文集 》、《李大 钊 选集 》、《 李大 钊 史 事 综 录 》、《 李 大 钊 生 平史 料编 年 》、《 李大 钊 研 究 论集 》、《 李 大 钊 早期 思 想 和 近代 中国 》 等 论 著。李 大 钊诞 辰 1 0。周年前 后,举 办了 多 种形式的纪 念 活 动,把李大 钊 研 究推向 了 高潮.3.拓宽研 究范 围,人 物涉猎 面 更为广泛。党史 人 物 研 究 也 与 党 的 战 略 策略 一 样,只 有知 己 知彼,才 能 把研究引 向 深 入。近 几年党史 界 重视 运 用“古 今 中 外法”,对重要 人 物 进行 比 较 研 究,敌、我、友几 个 方面 纵横 对 比,全 面展 开。中 国 共 产 党 内 的重要 人 物 研 究 较 多的有李大钊、陈 独 秀、毛 泽 东、周 恩 来、刘 少 奇、瞿 秋 白、蔡 和 森、张闻 天、李 达、彭 湃、杨 明 斋、王 明 等,党 外 朋 友 研 究 较多的 有 孙 中 山、廖仲恺、宋 庆龄、鲁迅、张学 良、冯 玉 祥、陈嘉庚、张 治 中、邹韬奋 等; 敌 对 人 物 研究 较 多的有 蒋介 石、汪 精 卫、阎 锡 山、胡 汉 民、胡 适等.由 于 拓 宽 了 范 围,使党史人 物 以 及 与 党史有关的 人 物更加 丰 富,具 有 立 体 感。4.党 史 人 物 研 究 形 式 乡 样,以 情 动 人, 教 育功能 进一 步 增强 .近 几 年 的 党史 人物 研 究 突 破 了 过 去单 一 枯燥 的 模 式,以 丰 富多彩 的 形 式再 现 党 史 人 物的 活 动, 通过生 动 的 人 物 形 象反映 党 的 历 史。用 文 学 传记、曲 艺戏剧、电影、电 视 等 手段,描 绘 党 史 人 物 已 屡 见不 鲜,尤 其是 具 有重 大 贡 献或传奇 经 历 的党史 人物,形 象 塑 造 和多种 形式 的表达更 为充 分.毛 泽东、周 恩 来等著名领 袖 近 几年 成为 数十 部 小说、电 影、电 视 的 主人 公, 在国 内 外引起强 烈 反 响 和 轰动 效 应。广 大读 者或 观 众, 尤 其是 青 年 ,以 党史 人 物 为 镜子,作 为 修 身、律 己、治 学、从 政的榜 样,从 中 国 共 产 党 人 为 民 族解放、国 家 富 强而 进行的 英 勇 斗争 中,学 史 明 理,加深 了 对 党 的 了 解、信 任 和感·4 8·北 京党史 研 究

 情, 受 到形 象 而 生 动 的 爱 国 主 义、优 良 传统 和 革命英 雄 主 义 的 教育,使 党 史 人 物 研 究 取得 了良 好 的社会 效 益.党 史 人 物研究 的 新 进 展 和 基 本 经验1,对党 史 人物 的 评 价,必 须采 取 历 史 唯物 主 义的 态 度。马 克 思 主 义唯 物史观 是 认 识 一切历史现 象 包 括 历史人 物 的 思 想 武 器。运用这 一 科 学 方法,实 事 求 是地评 价 人 物 的功过是 非. 是我们 研究 党 史人 物 的 基本原则。然 而,在相 当 长的 一 段 时 间 里,对 党 史 人 物往往 是 以 今 评 昔,以 偏盖全, 不 能 作出 客观 公 正 的评 价。究 其 原 因主 要是 受“左”的 思 潮影响,对 党 史 人 物 的评 价 定框框,贴 标 签, 无 限上纲 ,把 工 作失 误 说成 是 路 线错误,把 学 术争 论 当 成 政治 间 题。尤 其 是 林彪、江 青集 团 更 达 到 随心 所欲、登 峰造极的 程 度, 他们出 于 政 治野 心 的 需要,否定 一 切,打 倒一 切,把 党史 人 物 的评价搞 得 是非 颠倒, 混乱 不 堪.党的 十 一 届 三 中全会号 召 全党解放 思 想,冲破禁 区,拨 乱 反正,重新 确立了 实事求 是 的 思 想 路 线, 为把党史 人 物研 究 从“左”的侄桔下解脱 出来奠 定了 基 础.近 几 年 的党史 人 物 研 究 正 是 在 这 个 前 提 下 逐 步发 展 起 来的, 对重 点 人 物的 研 究日 趋 深 入。“只 有 忠 于 事实,才 能 忠 于 真 理” ,对某 一 个 人 的 评 价 是 褒是 贬,决 不 能 受 一时 的“政 治需要”所 左 右,更 不 能从个人 的 好 恶 和 偏见 出 发,唯 一 的 依 据 只 能 是客观存 在 的史 实。对 张 闻 天 的研 究 是近几 年做 得 比 较 扎 实 并取 得 显 著成 果的 党史 人 物 研 究 项 目。张 闻天 青年时 代 就 投 入 五 四 爱 国 运 动,是著 名 的 早 期 共 产 党 人,曾 先 后担 任中 共 中 央 宣 传 部 长、中 央 政 治 局 委员、书 记 处 书 记、中华 苏 维 埃共 和 国 主 席,遵 义 会议 后 又 在 党 内 负 总 贵,为 党 作过 多 方面 贡 献。这 样一 位 重要的 历史 人 物,自195 9年 庐 山会 议受 到不 公正 的批判 后,就销 声 匿 迹了。为 了 对张 闻天 作 出实事 求 是的 评 价,党 史 工 作者从 掌握 原始 资料 人 手,经过 多 年的 努 力, 收 集 到 文稿、笔记 及 有 关资 料1 1 0 0 多 件,报刊 上 发表 的文 章1 2 0多 篇,在 大 量 史料 基 础上 对他 作 出公正 的 评价:“张 闻 天是 杰 出 的无产 阶级 革命家 和 理论 家,忠 诚 的 马 克 思 主义 者,中 国 共 产党在 一 个 相 当长 时 期内 的重 要领 导 人.研 究 他的 一生 业绩,在 中 共党史的研究 上 自 然 应 该 占 有 显 要 的 位 置。”张 闻 天 的 选集、研 究文 集及 年 谱、传 记 等 研究 成果 相继 完成 出版。实 事 求是 地评价 党 史 人物, 必须做 到恰 如 其分 判 定 人物 的功 过 是 非,既 不 夸 大,又 不 缩 小, 既 不无 限 拔 高,又 不 人为 贬 低.近几 年 对 林 彪的看法引起 了国内 外的 广 泛 注意。人 们 稍 加 回 忆就 不 难 想 起“九 一 三”事 件 前后,对 林 彪 评 价 所 出现 的两个 极端.在 6 0 年代的 大部 分 时间 内,林 彪 被捧 为“伟大 领 袖 毛 主 席 的 亲密战 友”、“常 胜 将 军”、 “毛 泽 东 思 想 红 旗举 得最高最 高”等 等.而 林 彪叛党 叛 国 以 后,这 个 曾 经 出 现 频 率 很 高的 名 字 顿时 消失,如 果 这种 现 象 在 报 刊 上 还 可 以 理 解,但 在 党史、现 代史、革 命 史 等 历 史 论 著 中 一 概抹去就大 可不必 了,于 是就 出现 了八路军l 巧师 没 有师 长,人 民 解 放 军东 北野 战军 又 缺 了司令员 的 怪现 象,即 使 提 到也 从“一 贯 正确”变成 了“一 贯 投机”, “常胜 将 军”变 成 了 不 会打仗。近 年来,历 史 论 著 和 影视 作 品 对 林 彪 的 处理有 了 新 的 进展,胡绳 主 编的 《 中 国 共 产 党 的七 十 年 》,不 同 历史时 期 多次 提 到 林彪,作 了 实事 求 是 的 表述。历 史 巨 片 《 大 决战 》 中 林彪 的 形象,也得 到 了 普 遍 的 认可。应 该 指出,人 物 的历 史 评 价 与 宣 传是有 区 别 的,党史人物研 究 作为历 史 科 学 不 能“成 者为 王,败者 为 寇” ,而 要 依 据 史 实作 出 公 正 判 断,这才是 历 史 唯 物 主 义 的 态 度。2.党 史人 物 不可 能 一 成不 变,要善 于 对 人物 进行 动 态 研 究.历 史 是 曲折 发 展 的,任 何 事物 都 处 于 不 断 地变 化 之 中.党 史 人 物 的升 降沉 浮往 往受 到客 观 环 境 的 制 约,并 随着 党 的历 史的发 展而 起 伏 变动,呈现 思 想、行为的阶段 性,同 样一个 人 在 前 期、中期、后 期 会有不 同 的 表 现。只 有对 党 史 人 物 采 取 动 态 研 究,才 能 避 免 绝 对化 的 形 而上学 态 度。陈 独 秀是 中 共党史 研 究 争议较 多的 人物,对 他 的 公 正 评价,是 人 们 普 遍 关 注 的 问 题。长 期 以 来,史 学界 是把 陈独秀 作 为 一 个 反 面 人 物 对待 的,尤 其 是“左”的 思 潮泛滥时 期,说 他“投 机革命”、 “棍 入 党 内”、 “窃 取 总书记职 务”、 “右 倾 机会 主义 头 子”、甚 至 无中 生 有 地 攻 击 他“投 降 国民 党 特 务”、 “是领取 日 寇津 贴 的 汉 奸”等等.曾担任 中 国 共 产 党 五 届 总 书 记 的 陈 独秀,在 国 内 外 有 着重大 影响, 对他 如何 公 正 评价是党史 人 物 研究 中 不 可 回 避的 间 题。近 几年,陈 独 秀研 究 有 了 较大进 展,先 后出版 了 《 陈 独 秀文章选 集 》 ( 上、中、下 )、《 陈独秀 年谱 奴 有 上海、重庆等版 本 )、《 陈独秀 传 》 ( 上 下卷 )、《 陈 独 秀 研 究 资 料 》 等, 报刊 上发 表 的 研 究 陈 独 秀的 文 章 更是数 以 百1 9 9 3 年 第 2 期 ( 总第 7 9 期 )·4 9·

 计。经 过几年 的 辛 勤 研 究 和 反 复 探 讨,看法 趋于一 致,普 遍 认为对 这 样一 位特 殊 人 物 的 评 价 不 是作 一 个 简 单结 论 所 能 解 决 的,必 须 实 行 分 阶 段 的动 态研 究。陈 独 秀 是 中 国 近 代 史 上 的杰 出人 物,以“思 想界的 领 袖”、“五四 运动的 总司 令”而 著称,虽然他不 是 一 个好 的 马 克 思 主 义 者, 但毕竟 完 成了 由 激 进 民 主主 义者 向马 克 思 主义者 的转 变,作为 中 国 共 产 党 的 主要 创 始 人 对 建 党 作 出 了重要贡 献。陈 独 秀 在 大革命前期 和 中期 有 过 一 些失误,但基 本 上 是 正 确 的, 大 革 命 后 期犯 了 右 倾 机会 主 义 的 严 重 错 误,接 着 又 加入 了托派,给党 的革 命 斗 争 造 成了 很大 损 失; 后 来 他 虽 然 脱离 了托 派,但未 能深 刻 认识 自 己 的错误。陈 独秀 在 晚 年 拒 绝 了 国 民 党的 拉拢, 反对日 本 帝 国 主 义 的 侵 略,拥护 党的 抗 日 统一 战 线政策,保持了 民 族 气 节,并 曾 提 出 要 去 延 安 回 到 党 内 来,由 于 多方 面 原 因 未能实 现。综 观 陈独秀的 一 生,两头 比 较 好,中 间有 严 重 错误, 这 是 较 为 全面 公 正 的评 价 。众 多的 党 史 人 物中,由 于 形 势 环 境的 变 化 和 主 客 观 原 因 的影响, 原来曾 经 比 较 正 确的人 后 来 犯 了 错 误,或者 原 来 犯 了 错 误、甚至 严 重 的路 线错 误,而 后 来 有 了 认识 并决 心 改 正 的,两 种 情 况 都 屡见不 鲜。这 就 要 求 我 们切 忌片 面性,不要看 不到 变化,而 要 在 动 态 中 分 析评价,重 视 人 物在 关键 时 刻 的 变 化。博古 曾 是 土地 革 命 战 争时 期 党 内 第三 次“左”倾 路 线 的 主 要领导 人,他积 极 推 行 王 明“左”倾 教 条 主义、冒 险 主 义,犯 了 严 重 的 路 线 错误,使党 和 革 命遭受 巨 大损 失, 对 此负 有 不 可推 卸 的 责 任.延 安整 风 时期,博 古 对 自 己 所 犯 的 错误认 识 探刻,井 在党的“七 大”作 了 诚 恳 的 自我 检查。他 说: “罪孽深 重,百 身莫赎。很痛苦,痛 苦在 于 不 可 挽 回 的 损失,特 别 想到 许 多同 志在错误 路 线 下 被牺牲,打 击,特 别 读 毛 主 席 治 病救 人 更 难 过,一 切包 袱 都 可 以 丢, 但 这个 罪 恶不能丢。今天 只 能 脱 胎 换骨重 新 作起, 脱小资 产 阶级 之胎 , 换 教条主 义 之骨。

 ”他 以 实际行 动改 正 错误,认 真 完 成党分 配 的 工 作,取 得 党 内同志 的 谅 ...

篇八:地方党史人物研究

党史人物思想专题研究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210118Z10 课程名称:中共党史人物思想专题研究/ Monographic Study on the thought of the people in the histor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程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教

 材:

 1.《中共党史人物传》(精选本),中共党史出版社 2010 年版。

 教学参考书:

 1.《朱德年谱》,人民出版社 1986 年版; 2.《周恩来年谱(1898-1949)》,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8 年版; 3.《周恩来传(1898-1949)》,人民出版社 2004 年版; 4.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下卷),中央党校出版社 1991年版; 5.《胡乔木忆毛泽东》,人民出版社 1994 年版; 6.《毛泽东年谱(1893-1949)》,人民出版社 2004 年版; 7.《周恩来年谱(1949-1976)》,人民出版社 2004 年版; 8.《邓小平年谱(1975-1997)》,人民出版社 2004 年版; 9.《陈云传》,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5 年版; 10.《叶剑英年谱(1897-1986)》(上、下册),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7 年版; 11.《李先念传(1949-1992)》,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9 年版;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本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必修课程,也是中共党史的重要载体,真实是人物思想的生命和灵魂。本课程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对中共党史上的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恽代英、项英等著名人物进行研究,实事求是地评价他们的功过是非以及教授撰写中共党史人物传记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课程的设置目的旨在使学生建立起对中共党史人物思想的基本认知体系,藉以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与学术创新的能力,作为指导学生建构自我学术思想理论的指引并对其未来从事教学、科研及行政等工作产生积极影响。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知识:引导学生阅读中共党史著名人物的传记,扩充知识量; 能力:培养学生开展中共党史人物个案研究的能力; 素养:促使学生掌握撰写中共党史人物传记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提升学术素养。

 四、教学内 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 教学内容 总学时 时 学时分配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讲课 ( 含研讨) 实践 践 第 1 章

 导论 2 2 0 中共党史人物思想研究的现状、学科定位及学习意义 中 共 党 史人 物 思 想专 题 的 研究对象、历史分期 用典型中共党史人物思想的发展讲解中共党史人物思想的重要意义和中共党史人物思想的研究内容。

 第 2 章

 陈独秀思想研究 2 2

 0 陈独秀的建党思想 陈 独 秀

 右 倾 主 义错误 教学思路:由陈独秀生平简介引入陈独秀思想的形成发展过程;例举陈独秀主要观点说明陈独秀思想的主要特点;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客观评价其历史影响。

 教学模式:课前导学(前修课知识归纳与思考题);1 学时课程讲授;0.25 学时主要观点分析;0.25 学时专题讨论与辩论;0.5 学时大型作业展示。

 第 3 章

 李大钊思想研究 2 2 0 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观 李 大 钊 从民 主 主 义到 共 产 主义 思 想 的转变 教学思路:由李大钊生平简介引入李大钊思想的形成发展过程;例举李大钊主要观点说明李大钊思想的主要特点;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客观评价其历史影响。

  教学模式:课前导学(前修课知识归纳与思考题);1 学时课程讲授;0.25 学时主要观点分析;0.25 学时专题讨论;0.5学时大型作业展示。

 第 4 章

 李达思想研究 2 2 0 李达的哲学思想 李 达 的 政治观、社会观 、 经 济观、历史观

  教学思路:由李达生平简介引入李达思想的形成发展过程;例举李达主要观点说明李达思想的主要特点;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客观评价其历史影响。

  教学模式:课前导学(前修课知识归纳与思考题);1 学时课程讲授;0.25 学时主要观点分析;0.25 学时专题讨论;0.5学时大型作业展示。

 第 5 章

 瞿秋白思想研究 2 2 0 瞿秋白的文艺 大 众 化 思想 瞿 秋 白 的知 识 分 子心态分析 教学思路:由瞿秋白生平简介引入瞿秋白思想的形成发展过程;例举瞿秋白主要观点说明瞿秋白思想的主要特点;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客观评价其历史影响。

 教学模式:课前导学(前修课知识归纳与思考题);1 学时课程讲授;0.25 学时主要观点分析;0.25 学时专题讨论;0.5 学时大型作业展示。

 章节 教学内容 总学时 时 学时分配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讲课 ( 含研讨) 实践 践 第 6 章

 恽代英思想研究 2 2 0 恽代英的伦理思想 恽 代 英 的政治思想 教学思路:由恽代英生平简介引入恽代英思想的形成发展过程;例举恽代英主要观点说明恽代英思想的主要特点;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客观评价其历史影响。

 教学模式:课前导学(前修课知识归纳与思考题);1 学时课程讲授;0.25 学时主要观点分析;0.25 学时专题讨论;0.5 学时大型作业展示。

 第 7 章

 蔡和森思想研究 2 2 0 蔡和森的建党思想 蔡 和 森 的宣传思想 教学思路:由蔡和森生平简介引入蔡和森思想的形成发展过程;例举蔡和森主要观点说明蔡和森思想的主要特点;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客观评价其历史影响。

 教学模式:课前导学(前修课知识归纳与思考题);1 学时课程讲授;0.25 学时主要观点分析;0.25 学时专题讨论;0.5 学时大型作业展示。

 第 8 章

 毛泽东思想研究 4 4 0 毛泽东的革命思想 毛 泽 东 的文 化 哲 学思想 教学思路:由毛泽东生平简介引入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发展过程;例举毛泽东主要观点说明毛泽东思想的主要特点;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客观评价其历史影响。

 教学模式:课前导学(前修课知识归纳与思考题);1 学时课程讲授;0.25 学时主要观点分析;0.25 学时专题讨论与辩论;0.5 学时大型作业展示。

 第 9 章

 刘少奇思想研究 2 2 0 刘少奇的经济思想 刘 少 奇 的党建思想 教学思路:由刘少奇生平简介引入刘少奇思想的形成发展过程;例举刘少奇主要观点说明刘少奇思想的主要特点;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客观评价其历史影响。

 教学模式:课前导学(前修课知识归纳与思考题);1 学时课程讲授;0.25 学时主要观点分析;0.25 学时专题讨论;0.5 学时大型作业展示。

 第 10 章

 周恩来思想研究 2 2 0 周恩来的外交思想 周 恩 来 的文化思想 教学思路:由周恩来生平简介引入周恩来思想的形成发展过程;例举周恩来主要观点说明周恩来思想的主要特点;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客观评价其历史影响。

 教学模式:课前导学(前修课知识归纳与思考题);1 学时课程讲授;0.25 学时主要观点分析;0.25 学时专题讨论;0.5 学时大型作业展示。

 章节 教学内容 总学时 时 学时分配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讲课 ( 含研讨) 实践 践 第 11 章

 邓小平思想研究 4 4 0 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思想 邓 小 平 的实 践 哲 学思想 教学思路:由邓小平生平简介引入邓小平思想的形成发展过程;例举邓小平主要观点说明邓小平思想的主要特点;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客观评价其历史影响。

 教学模式:课前导学(前修课知识归纳与思考题);1 学时课程讲授;0.25 学时主要观点分析;0.25 学时专题讨论;0.5 学时大型作业展示。

 第 12 章

 江泽民、胡锦涛思想研究 2 2 0 江 泽 民 的“三个代表”重 要 思 想

 研究 胡 锦 涛 的科 学 发 展观研究 教学思路:由江泽民、胡锦涛生平简介引入江泽民、胡锦涛思想的形成发展过程;例举江泽民、胡锦涛主要观点说明江泽民、胡锦涛思想的主要特点;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客观评价其历史影响。

 教学模式:课前导学(前修课知识归纳与思考题);1 学时课程讲授;0.25 学时主要观点分析;0.25 学时专题讨论;0.5 学时大型作业展示。

 第 13 章

 习近平思想研究 2 2 0 习近平的传统文化思想研究 习 近 平 的“四个全面”战 略 思 想研究 教学思路:由习近平生平简介引入习近平思想的形成发展过程;例举习近平主要观点说明习近平思想的主要特点;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客观评价其历史影响。

 教学模式:课前导学(前修课知识归纳与思考题);1 学时课程讲授;0.25 学时主要观点分析;0.25 学时专题讨论;0.5 学时大型作业展示。

 第 14 章 撰写中共党史人物传记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 2 0 撰写中共党史人物传记的基本原则 撰 写 中 共党 史 人 物传 记 的

 方法 教学思路:由党史权威专家撰写中共党史人物传记的故事引入撰写中共党史人物传记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专题;例举撰写中共党史人物传记的资料搜集、撰写过程及中共党史人物传记的社会教育功能问题总结说明撰写中共党史人物传记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教学模式:课前导学(前修课知识归纳与思考题);1 学时课程讲授;0.25 学时主要问题分析;0.25 学时专题讨论;0.5 学时大型作业展示。

 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实践教学内容:在本课程开设过程中,由授课教师给同学布置课外社会实践活动,

 如:指导学生参观湖南省党史陈列馆、毛泽东故居、刘少奇故居、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等,调研湖湘党史人物及湖南地区的党史红色文化,并撰写出社会实践活动与调研报告。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努力做到系统讲授与形势报告、专题讲座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讨论、交流相结合。

 基本要求:一是本课程要求学生进行一定的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内容包括社会调查、以所学知识服务社会等;二是本课程要求学生通过亲自搜集整理党史人物思想史料并撰写论文及传记的基础上深入比较党史人物思想的异同点及承继关系;三是本课程要求学生参加课堂讨论、撰写小论文和期末考试;四是要求学生课外阅读若干党史人物传记并撰写述评。

 六 、 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教学过程中采取讲授、讨论、分析、大型作业、课前导学的方式进行,注重过程考核,考核方式包括:笔试、作业、讨论、口试、辩论、课内互动,课外阅读等;过程考核占总评成绩的 40%,期末考试点 60%。

 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内容 成绩比例(%)

 )

 备注 口试 中共党史著名人物传记读后感 15% 在课外阅读基础上课堂口试 论文 中共党史人物个案研究 15% 以课外平时大型作业方式测评 课堂讨论、辩论、课内互动、课外阅读、口试 中共党史人物思想研究 10% 纳入平时测试 开卷笔试 中共党史人物思想研究 60% 期末考核

篇九:地方党史人物研究

人物:

 铁面无私胡耀邦

  党员领导干部能否管好自己的亲属, 并不是一件小事, 而是关系到整个社会风气, 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重大原则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 胡耀邦严于律己, 以身作则, 铁面无私, 为全党干部树立起了一个光辉的榜样。

  “全家每人每天都要吃两顿粗粮”

  1952年, 胡耀邦夫妇终于在四川南充迎来小女儿的诞生。

 全家人特别高兴, 孩子的外婆说, 已经有了三个孙儿, 这回又有了孙女, 应该满足了, 就给刚刚降临人世的女儿起名满妹。

 按理说, 这个最小又是唯一的女儿肯定备受宠爱。

 然而, 胡家兄妹从小就是在父母的严格要求下长大的, 满妹也不例外。

 三年经济困难时期, 国家粮食紧张, 城市人口的定量都很低, 副食品更缺乏, 全国人民都在挨饿。满妹当时正在上小学, 也吃不饱饭。

 她在回忆录中写道:

 “那时, 最让人激动的事就是能吃到东西。

 ”只有挨过饿的人, 才能有这样刻骨铭心的感受。

 胡耀邦是中央委员, 按规定有补助; 但他给家里人也定下了规矩:

 “全家每人每天都要吃两顿粗粮,不许吃补助和细粮, 因为那是特殊化。

 ”

  胡家三个儿子平时都住校, 只有满妹一人是走读, 在家里吃饭。

 炊事员老张自己有五个儿子, 可一个女孩都没有, 特别疼她。

 每当有客人来打“秋风”时, 总是偷偷留下一点好吃的, 给满妹回来吃。

 那时走读, 中午要带一顿饭在学校吃。

 有一次, 老张给满妹带午饭时悄悄装了点米饭, 不巧被人发现, 告诉了胡耀邦。

 胡耀邦把老张叫来问:

 “你给满妹带米饭了?”

  老张不回答。

 “不是规定一天只有一顿细粮吗?你怎么给她吃两顿呢?”胡耀邦接着说。

 老张涨红了脸, 强辩着:

 “谁说的, 谁说的?没有的事儿!”

  出了门, 他自言自语地嘟嚷, “家里就她一个, 人小又吃不了多少。

 同学们都带细粮吃, 咱们家老带粗粮, 怎么好意思!” 在满妹的记忆中, 只有这一次, 父亲过问了家里的柴米油盐。

 “我们家的人不应该走后门”

  1966年, “文革”开始了, 胡耀邦夫妇都受到冲击。

 胡耀邦被打成“走资派”, 发配到了河南省潢川县黄湖农场劳动。

 满妹的母亲境况更惨, 孑然一身, 在牛棚里熬了一年多。

 胡耀邦的几个子女成了“走资派”的后代, 也跟着倒霉。

 1968年, 满妹被分配到北京市造纸总厂当车工。

 一年之后, 看到大家陆续都去参军了, 她就自作主张, 找到了父亲在晋察冀野战军三纵队时的搭档——时任北京军区司令员的郑维山。

 她托警卫员带话:“我是胡耀邦的女儿, 想请郑司令员帮我去当兵。

 ”

  在当时的情况下, 能当上兵, 满妹深感不易。

 她在回忆录中写道:

 “我根本不在乎兵种如何、 部队驻在何地, 乐不可支地来到当时全军最大的柏各庄农场, 在师医院当了名卫生兵。

 ”

  可是, 几年兵当下来, 满妹却发现身边的战友, 一个接一个地被推荐上了大学。

 苦闷的她, 给父亲写信, 希望父亲能托托关系, 让她也有个上大学的机会。

 胡耀邦很快回信了:

 “你原先分配在工厂, 后来当兵我是不知道的, 内心也是不赞成的, 因为是走的后门。

 现在又提出想上大学, 我认为你应该靠自己的能力。

 我们家的人不应该走后门, 而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愿望和理想。

 ”

  那时的满妹完全不能理解父亲, 把信撕得粉碎。

 打那以后, 她再也没有指望能沾父亲的半点光。

 后来, 满妹每当回忆起当年撕信的情景, 总是满心愧疚。

 1982年, 胡耀邦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 不久, 便召集了家庭会议。

 他把在家的人都叫到小客厅, 郑重地对大家说:

 “中央可能要我担任非常重要的职务。

 我想先向你们打个招呼。

 今后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千万不要以为天恩祖德, 千万不要忘乎所以。

 如果你们中有任何人出了问题, 只能是自己负责。

 我是不会讲情面的。

 ”

  在满妹的印象中, 这是他们家唯一的一次家庭会; 也是父亲唯一一次如此严肃地跟他们谈话。

 胡耀邦任总书记期间, 正是社会上“出国热”、 “经商热”高温灼人的时候。

 看到一些朋友相继出国留学或进修, 学个专业, 拿个学位, 满妹也动心了, 觉得自己也应该把一直戴在头上的那顶“工农兵学员”的帽子摘掉。

 当时, 日本的一个学术团体找到满妹, 问她:

 “愿意到日本进修吗?读个学位或者走走看看都没问题。

 费用你不用担心, 你可以一个人来, 也可以带着先生和孩子一

 起来。

 时间长短也取决于你, 要几年就几年。

 ”

  满妹考虑了很久。

 可想到那次家庭会和父亲多年的要求, 谢绝了对方的好意。

 胡耀邦在任职期间,胡家兄妹唯恐有损父亲的形象和影响党的声誉, 都自觉做到“四不”:

 一不干政, 二不要官, 三不经商,四不出国, 一直过着普通人的生活。

 “共产党人不是给一家一族办事的”

  胡耀邦说过:

 “共产党人是给人民办事的, 不是给一家一族办事的。

 ”他严于律己, 廉洁奉公, 注意维护总书记的形象和党的声誉, 从来没有利用自己的权力、 地位为家族和亲属谋取过任何的利益。

 1981年, 胡耀邦的侄儿胡德资(其胞兄胡耀福的二儿子)

 , 经县里的一个领导帮忙, 在岳阳轻化公司安排了工作。

 按常理, 侄子安排了工作, 是件好事。

 尽管不太符合原则、 程序, 只要自己装作不知道也就过去了。

 但胡耀邦没有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他绝不允许家人利用自己的影响谋半点私利, 马上责令那个县里的领导将侄子退回农村。

 这事刚过了几天, 胡耀福到北京去看弟弟。

 他压根儿就不知道岳阳安排儿子工作的事。

 一见面, 胡耀邦满脸怒气地对哥哥说: “你在下面开后门!”

  胡耀福被说得一头雾水。

 胡耀邦怒气未消, 继续斥责说: “谁这样搞, 我就开除谁的党籍!”

  胡耀福渐渐听明白了是怎么回事, 大叫冤枉, 发起脾气来: “耀邦, 你这个人忘恩负义!

 你在北京当总书记, 我在家里当农民。

 要是在过去, 我就是皇亲国戚。

 但是现在, 我在家里当农民, 日子不宽裕,有人关心一下我家又怎么了?难道我的儿子就不能当工人了?”

  结果, 两人互不相让, 大吵一通, 不欢而散。

 1981年,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上, 胡耀邦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 当晚他就委托秘书电告家乡 的党政领导, 不能敲锣打鼓搞庆祝活动, 不准哥哥外出作报告。

 1982年, 中共十二大, 他当选为总书记后, 又定下了一条规矩, 不准亲友上京找他办事, 不准亲友打着他的招牌办事。

 直到胡耀邦逝世, 他在浏阳的亲属没有一个人转为城市户口、 安排工作的, 全都是普通农民。

 这些小事, 当时并没有见诸媒体, 但却不胫而走, 广为传颂。

 胡耀福老人病逝之后, 浏阳有人送来一副挽联:

 国中有典型, 两袖清风做赤子; 下无先例, 一代“皇兄”是农人。

 “我不是家乡 的总书记, 不能为家乡 谋特殊利益”

  上世纪80年代初, 浏阳县委托胡耀福到北京找胡耀邦给家乡 批点化肥。

 其实, 为家乡 办点实事、 解决点实际困难, 是许多领导干部津津乐道的事儿。

 家乡 需要化肥, 县里领导派哥哥来说情, 当时只要自己不反对、 不表态, 手下的人也就给办了。

 但是, 胡耀邦态度非常鲜明, 在原则问题上不退让, 甚至不惜与哥哥闹翻脸。

 他嚷道:

 “谁找我走后门、 批条子, 就是把我看扁了!

 ”

  胡耀福听后, 也急了, 站起来情绪激动地说:

 “是老区人民要我来的, 又不是为我自己!

 要是我的事, 绝不来找你。

 ”

  胡耀邦仍坚持说:

 “那也不行!

 ”

  胡耀福一气之下走了。

 后来, 胡耀邦经常对希望他在家乡 建设上给予帮助的乡 亲们说:

 “革命老区搞建设, 应该支持。

 但是应该按程序报告上级有关部门, 不能找我。

 我不是家乡 的总书记, 不能为家乡 谋特殊利益。

 在我这,要马列主义有, 要特殊化没得。

 ”

  胡耀邦在中共中央委员会主席、 中共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的重要职位上工作了整整六年, 但他硬是没有给家乡 人批过一张条子, 没有给过家乡 人一点特殊, 也没有给过亲戚们一点照顾。

 然而, 忠厚淳朴的浏阳人民从来没有一句怨言。

 1988年冬天, 胡耀邦在长沙休息。

 浏阳县委的几个同志来看望他, 谈到家乡 一些地方还不富裕时,胡耀邦心里很不安, 表示未能替家乡 人民办点实事, 常感歉疚。

 浏阳的同志诚恳地宽慰他说:

 “你是中国的总书记, 心里想的是 10 亿人, 浏阳 130 万人是包括在内的。

 ”客人们走后, 胡耀邦还在想着他们的话, 感慨地对妻子说:

 “家乡 的人民这么理解我, 令我十分感动。

 ”

  左权(1905~1942)

 , 字叔仁, 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高级指挥员, 著名军事家。

 湖南省醴陵县人。

 他是八路军在抗日战场上牺牲的最高指挥员, -称他“足以为党之模范”。

  左权 1924 年入黄埔军校第 1 期学习。

 1925 年 2 月加入中国 0。

 同年 12 月赴苏联, 先后在莫斯科中山大学、 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

 1930 年回国后到中央苏区工作, 先后任中国工农红军学校第 1 分校教育长、 新 12 军军长、 第 5 军团第 15 军军长兼政治委员、 中革军委第一局局长和红 1 军团参谋长等职, 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作战和长征。

 1936年 5 月, 任红 1 军团代理军团长。

  全国抗战爆发后, 担任八路军副参谋长、 八路军前方总部参谋长, 后兼八路军第 2 纵队司令员, 协助-、 -指挥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 开展敌后游击战争, 粉碎日军多次残酷“扫荡”, 威震敌后。

 其高超的指挥艺术, 严密细致的参谋业务, 扎实的工作作风, 深受朱、 彭的赞扬。

 1940 年秋, 协助-指挥著名的百团大战。1941 年 11 月指挥八路军总部特务团进行黄崖洞保卫战, 经 8 昼夜激战, 以较小的代价歼敌千余人, 被-称为“‘反扫荡’的模范战斗”。

 他还“是一个有理论修养同时有实践经验的军事家”, 从 1939 年至 1941 年, 他撰写了《论坚持华北抗战》

 《埋伏战术》

 《袭击战术》 《战术问题》 《论军事思想的原理》 等文章 40 余篇。

 左权为创建并巩固华北抗日根据地,发展壮大人民抗日武装, 为八路军的全面建设, 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1942 年 5 月, 日军对太行抗日根据地进行“铁壁合围”大“扫荡”。

 25 日, 他在山西省辽县麻田附近指挥部队掩护 0 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等机关突围转移时, 在十字岭战斗中壮烈殉国, 年仅 37岁。

 左权是八路军在抗日战场上牺牲的最高指挥员。

 名将阵亡, 太行山为之低咽, 全党为之悲痛。

 -称他“足以为党之模范”, -赞誉他是“中-事界不可多得的人才”。

 为纪念左权,晋冀鲁豫边区 0 决定将辽县改名为左权县。

推荐访问:地方党史人物研究 党史 人物 地方

最新推荐